《中国好家庭》跨界说相声 博士夫妻革新相声理念

新华网   2017-10-24 16:09

­  辽宁卫视大型全媒体公益互动节目《中国好家庭》第二季在上周日完美落下帷幕,秉承着传递优良家风、传统文化的初衷,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不少网友表示,周末跟父母守在电视机前看《中国好家庭》已经成为习惯,每一期节目都能感受家的温馨。在最后一期节目当中,一对快乐的博士生夫妻跨界说相声,并立志革新相声理念,让在场的嘉宾连连点赞。另一组军嫂大家庭让我们了解到作为军嫂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激起了网友无限的敬意。

­  博士夫妻跨界传播相声新理念 开放家风造就自由人格

­  作为一对博士夫妻,很多人心头都会有一个疑问:学历这么高,为什么不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而是选择相声这门行业呢?李宏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希望把理工科的科研规律引入到相声的创作当中,为此还创作了相声效果预期总公式。目前,关于幽默语言的科研文章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李宏烨希望通过跟妻子的实践,弥补这一空白,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希望能够有更多理工科的人才投入到文艺创作当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新气象。家庭观察员冷凇表示:“中国文艺特别需要这种跨界交叉创新相声的多元价值呈现。”

­  当然,夫妻俩的相声事业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李宏烨的妈妈现场表示:李宏烨他爸做的是家庭教育研究,他认为孩子到了18远岁就应该独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特别支持李宏烨的相声事业。家庭观察员冷凇博士也深有感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走进三个误区:过分溺爱孩子、过分要求孩子服从、过分要求孩子增长才艺。缺乏对孩子独立思考意识和人格的培养。”而正是因为李宏烨开放的家风,让孩子自由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让李宏烨能跨界涉足相声行业。这对相声行业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军嫂用爱心关怀社会 家国情怀在心中

­  第二组的军嫂大家庭,让观众们了解到这个群体的不容易。很多人会觉得军嫂是特殊群体,她们为了支持军人丈夫的工作,常年独自一人忍受寂寞承担起照顾双方父母和自己孩子的生活重担,是需要社会去关怀和照顾的群体。但是我们这些军嫂不一样,军嫂们在晓秋姐的带领下组织创办了“军嫂爱心小屋”,120位驻海城某部的军属成为了这个爱心团队的志愿者。8年来累计捐款捐物100多万,建立助学点6个,组织公益活动170次,志愿服务累计4万小时。

­  在节目现场,军嫂张晓秋含泪谈到成立“军嫂爱心小屋”的初衷也感动了大家,有一次丈夫带的一个小兵意外受伤,晓秋姐和丈夫需要把他带到医院救治。这时弟弟带来电话,告知父亲病危,正在抢救,让当大姐的晓秋姐马上回家,但是晓秋姐还是先把小兵安顿好再回家,等她坐火车赶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去,这件事让晓秋姐非常愧疚。之后晓秋姐决定走公益道路,成立了“军嫂爱心小屋”专门帮助孤寡老人。“军嫂爱心小屋”从开始的2人到现在的上千人,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的加入了她们的爱心团队,现在的爱心小屋已经遍布全国14个省,军嫂们用她们的行动传播正能量,感动全场。

­  军人把军装穿在身上,军嫂把军装穿在心里。正是因为有军嫂在身后的默默付出,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撑起了责任的天空,人民子弟兵才能安心的保家卫国。可以说,在军嫂的心中,不仅有家人丈夫,也有家国情怀。

­  展现家庭生活的真善美,聚焦世代相传的良好家风家教,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好家庭》下一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