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解读 引领全局发展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规划,如此牵动全市普通市民的心,从党员干部到市民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来没有这样一个规划,如此广泛地采纳市民的意见,百姓的声音始终伴随着规划编制和试点的全过程。
这就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发动、群策群力、科学论证,《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昨日正式提交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战略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总纲。这次提交审议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草案)》,首次提出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要实现我市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的“三标衔接”,是规划的系统集成,将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对引领全局发展意义重大。
交 通
大三角
我市将通过整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厦门区域客货运输枢纽地位,打造全国乃至国际重要门户枢纽,发挥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将集中于厦门岛内的重大交通设施跨岛转移,东渡港西移海沧港区,航空港东移翔安机场,铁路客货运站北移集美(北站和前场物流园区),在岛外区域构建“大三角”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大都市区沿海交通走廊的主要节点,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紧密结合和便捷转换。
多元交通
最后一公里,出行有保障。我市将建设高品质慢行专用道,增加片区间慢行通道连接,完善过街设施,形成舒适、安全、连续的慢行交通环境。结合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解决“最后1公里”出行问题。
积极发展水上交通,发挥轮渡对跨海交通出行的补充作用。发展集约型旅游交通方式,建设环岛旅游轻轨、旅游集散中心、停车换乘系统、水上观光线,减少旅游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冲击。转变“以车为本”的道路建设方式,加强街道功能空间布局,美化街道景观环境。营造“人性化”街道空间。
高崎枢纽
在厦门岛北部的高崎建设厦泉漳区域交通枢纽,结合东渡港区功能调整和高崎机场外迁,整合调整本岛北部片区的用地功能,引入城际轨道交通,结合城际轨道交通衔接厦门新机场的优势,建成高崎城市航站楼。形成集国铁、城际轨道、地铁、旅游轻轨、城市航站楼、水上交通、停车换乘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三条交通主轴
未来,厦门的道路系统将更加完善,根据不同需求服务客货集散。
滨海旅游道路:在沿海一线构建滨海旅游道路,主要包括岛内的环岛路和岛外的滨海大道,直接展现美丽湾区和优雅岸线。
生活客运通道:串联大湾区各生活和服务功能组团,形成生活客运交通轴,满足环湾客流交通需求。
产业货运通道:依托海翔大道形成产业货运通道,沿线连接港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工业区等,形成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交通动脉。同时,加强厦门岛、岛外新核心区、铁路厦门北站之间的衔接道路,完善海沧港区、翔安机场、铁路客运站和物流园区的集疏运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