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小伙两万多人部队中脱颖而出 下月参加天安门阅兵(图)

2015-08-09 09:35 来源:厦门日报 0

  名片

  康跃辉,30岁,身高180厘米左右,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凤山村人,2005年入伍,杭州陆军某部通信连技师,上士军衔,将参与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

  从两万多人的作战部队中,他脱颖而出;在800多人的“魔鬼训练”中,他成功晋级——他叫康跃辉,是来自海沧区东孚镇凤山村的一位小伙,在杭州陆军某部服役,如今正在北京参加阅兵训练。

  现在距离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还有半个多月,而他将是阅兵式上的厦门身影。

  前日,本报记者来到康跃辉家中。因为康跃辉正在训练,记者无法联系上他本人,便请他的家人讲述了这个厦门兵的故事。

  ○万里挑一连续闯关,成功进入阅兵集训

  “前两天他还打电话回来,说在北京训练,声音有点嘶哑。”康顺吉说起儿子康跃辉,既自豪,又心疼。他告诉记者,儿子2005年入伍,在杭州陆军某部服役,到今年刚好10年。

  康顺吉说,去年年底,儿子给他打电话说,在两万多人的部队里,经过层层考核,他和另外11名战友通过了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中陆军方阵人员的选拔。

  “我儿子身高180厘米左右,很帅,一定能选上。”康顺吉这样认为。

  接下来,康跃辉和全国各部队选拔出来的800多名精英一起被安排到安徽一处基地进行封闭式训练。经过各种“魔鬼训练”,他从800多人中再次“胜出”,成为300多人组成的阅兵方阵中的一员,到北京参加最后的阅兵集训。

  ○小两口不常见面,写日记“交换”思念

  按部队规定,参与阅兵集训的官兵不能携带通信设备,记者原想连线康跃辉,只能无奈取消。不过,康跃辉妻子杨春华翻出一本本相册,让记者“见”到了康跃辉——照片上,他站在作战坦克前,高大帅气。

  谈及康跃辉阅兵训练的细节,杨春华告诉记者,她知道的不多。和康跃辉从相识到结婚,她都不会主动过问丈夫部队上的事情。“他说有些事涉及机密,不能说。”

  “我不能给他打电话,不过,他有空就会用公共电话打给我。”杨春华说,两人相识4年,结婚两年多,见面不到10次,唯一合影是床头那张结婚照。两人都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年丈夫放探亲假,拿出日记本,就能读懂妻子的思念。

  在杨春华8月6日的日记本里,她写道:“你是我的最大光荣。”她还在日记里告诉丈夫:“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不希望你担心牵挂,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奶奶夸他不怕苦,弟弟学他也要入伍

  康跃辉卧室的抽屉里,放着一本本光荣证书。

  康跃辉的奶奶告诉记者,康跃辉是家里的长孙,由她一手带大,从小就很懂事,不怕吃苦。“听说在新兵连时最苦,很多新兵都哭,但他没说过苦。”她说,前天,孙子还给她打电话说:“阿嬷,我要参加阅兵仪式了,你9月3日要记得看电视。”说起孙子即将踏着整齐步伐走过天安门,奶奶一脸兴奋。

  据了解,受到哥哥的鼓舞和影响,今年即将上大三的康跃辉弟弟也准备应征入伍。“部队是锻炼人的地方,我要向哥哥学习,以他为榜样,磨炼自己。”弟弟说。(文/图 本报记者 吴俊鸿 通讯员 江星 高敏)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患病血浆置换每天3000毫升 市民排队献血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