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男子10年收藏2.5万片花砖囤放成问题 网友支持61万

2015-06-24 07:36 来源:闽南网 0
他在爱花砖的路上走了10年,收藏了2.5万片花砖,囤放成了问题

  闽南网6月24日讯 6月中旬,一条名为《建一座花砖的时光花园》众筹微信,在厦门的朋友圈里疯转。

  而这个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2005年,杨函憬在南华路的华侨老别墅里,和花砖相遇,从此在爱花砖的路上越走越远。拿回来的砖,就堆在租来的旧物仓,直到物业找上门,他已经收藏了2.5万片,有32吨重。“要是把楼压垮,你负责啊!”物业不让放,可杨函憬确实想对砖负责。

  于是,他想出用微信众筹,卖掉一部分花砖,用这些钱为剩下的花砖找个家。网友还挺支持,到昨日,已经获得1026人的支持,筹集到61万多元。

杨函憬收藏的2.5万片花砖

杨函憬收藏的2.5万片花砖

  他是旧物收藏爱好者

  在采访过程中,海都记者了解到,杨函憬还是个旧物收藏爱好者,他在厦门东浦路开设了一家名为goodone旧物仓,存放着上万件旧物,有衣橱、书桌、台灯、电话、缝纫机等,而老水泥花砖是他最大的一笔收藏。

  旧物仓有一千多平方米,杨函憬雇了五六个工作人员,平时在这打扫整理。

  据工作人员介绍,花砖曾在闽南盛行一时。19世纪末,衣锦还乡的华侨把花砖从南洋带回鼓浪屿。1921年,印尼华侨陈森严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花砖厂——南洲花砖厂,但南洲在战火纷飞中被迫停产。

  1956年厦门兴建华侨新村,华侨的乡愁在这里重燃,南洲花砖厂也在时隔二十年后重现厦门,可惜又在“文革”中被迫停产。上世纪80年代,随着水泥工艺的普及,花砖得以走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但繁复的手工操作使它被工业化的瓷砖彻底淘汰。上世纪90年代,花砖退出市场,只能在一些老建筑物中看到。

  他和花砖的10年故事

  而杨函憬和花砖的故事,要从10年前说起。2005年,杨函憬在南华路的华侨老别墅里发现花砖,并开始收藏,只要看到路边有被遗弃的花砖,就撒丫子跑去捡,碎的也捡。

  2014年厦门地铁的开建,使沿线的老社区和旧别墅被拆得面目全非。看着被挖掘机粉碎的花砖,杨函憬心痛啊。他对挖砖工人说,“你们挖出来的花砖都给我,有多少,我收多少”。收集越来越疯狂,以致去年达到了2.5万多片。

  2.5万片花砖,32吨重。它们的囤放成了问题。杨函憬最早将这些花砖囤放在goodone旧物仓三楼,直到物业找上门,“30吨砖,要是把楼压垮,你负责啊!”物业不准杨函憬把花砖放在旧物仓里。可是,杨函憬说,他就是想对花砖负责。

  杨函憬又在距离旧物仓200米的地方,租了个仓库。可今年5月房东通知他,仓库要另作他用,花砖得搬走了。

  他给花砖找家,网友很捧场

  杨函憬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花砖的时光花园。他想到了用微信众筹,卖掉一部分花砖,用这些钱,给剩下的花砖找个家。

  众筹的方式是,每片20元,每平方米450元(25片可拼成一平方米)。这个方式推出后,吸引了很多人购买花砖,更有人一下购买了5000片。端午小长假更是迎来了爆发期。2.5万片花砖售出了一半。

  截至昨日,微信众筹已经获得1026人的支持,筹集到61万多元。

  对于这样的情况,旧物仓工作人员说,全在意料之外。而随之而来的,是一部分人的质疑,质疑这只是销售花砖的营销手段。为此,旧物仓工作人员说,他们并不会将所有的花砖都卖完,还要用剩下的一些花砖用来打造时光花园呢。(海都记者 张燕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大美女丁暁樂清新毕业照被疯狂点赞 真正美貌4000年一遇
下一条:端午人气厦门居全国第二 受毕业游、避暑游等因素催热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