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厦门天气将迎连续降雨 自驾请避开易堵路段
赛龙舟、吃粽子,今天就是端午节了,忙着出行的读者可要多加小心,因为这两天可能会有降雨,再加上游客多,路上可能会出现拥堵。赶紧来看看晨报专门为您制定的出行提醒,作为出行参考吧!
黄劲超 图
端午节一到,连高温都去“休假”了,厦门这一轮高“烤”今天就要迎来转机。记者从厦门市气象局了解到,副高撤离后,端午节期间,最高气温将下降到32℃左右,同时将迎连续降雨。市民和游客在享受清凉端午的同时,出行也需多加注意,因为雨天车多,交通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
接下去这三天小长假,副热带高压是逐步减弱东退,厦门刚好处在它的边缘地区,以多云到阴天为主;但是天气不会很稳定,将现“阴阳脸”,很可能出现上午多云、下午大雨的情况,午后容易有阵雨或雷阵雨的影响。今天降雨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湿度增大的同时气温逐步下降,天气渐渐变得闷热、潮湿。明后天则以午后的阵性降雨为主。
气温方面,今天白天的最高气温在31℃左右,夜间的气温在25℃左右。明后天,气温在26℃-32℃之间。天气总体比之前凉快,还是较为适宜出行。
明后天是厦门中考的日子,请广大市民主动避开学生赴考的时间点出行。天气较为闷热,考生们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考试期间多阵雨,局地伴有强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对交通和听力考试将带来不利影响。建议听力考试时关闭教室窗门,把耳机音量调大,可减少影响。考试要带好雨具,提早赴考,及时关注当日的最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其翔)
福建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闽南还有什么独特的端午习俗?昨日,本报特邀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为您解答。
厦门:水上“抓鸭子”
彭一万告诉记者,除了赛龙舟外,厦门还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抓鸭子”。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然后打开一只盛鸭子的木箱,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
泉州: “煎堆补天”
端午节泉州有一种特色食物———“煎堆”。据《泉州府志·风俗》记载,“煎堆”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
泉州有“煎堆可以补天”的说法。彭一万说,端午节前夕,正是泉州一年的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人们都说是天空“漏了”所致。于是,人们仿效女娲氏炼石补天,便有了“煎堆补天”。
龙岩:挂“四脚狗”
龙岩过端午时,大人要给小孩做“四脚狗”。“‘四脚狗’和其他地方挂香囊的风俗是一样的,只是所挂的东西不一样。”彭一万解释道,“所谓‘四脚狗’其实就是布老虎,母亲要给儿女做‘四脚狗’,挂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发财。”
漳州:走“贡王”
漳州在端午节也有其自成特色的习俗。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彭一万介绍,每年端午节,诏安当地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
福建有31位“端午”1位“屈原”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段古老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今天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昨日,记者从“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公众号查询到,福建户籍人口中,共有31人名叫“端午”,而叫“屈原”的只有1人,但厦门没有人叫这两个名字。
吃粽子、划龙舟的端午节,让很多人都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提到屈原,也许不少人会认为他就是姓“屈”名“原”。其实不然,记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实际上屈原本姓“芈”(mǐ,上声),“屈”为氏,名“平”,字“原”。
《史记·屈原列传》开宗明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说明屈原是与楚王为同姓的王室贵族。楚王为芈姓熊氏,而屈原则同姓不同氏,为芈姓屈氏。由于先秦时期姓氏还是分开的,而且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称他为屈原或屈平。(记者 蔡樱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