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警方首破“丧尸药”制毒窝点 缴获原料3.09吨

2015-06-17 07:33 来源:闽南网 0
近日,厦门警方成功破获厦门首个“丧尸药”制毒窝点。

  闽南网6月17日讯 如果单说“浴盐”或“丧尸药”这两个词儿,你可能很陌生,但要是和“啃脸案”联系起来,就让人印象深刻了。2012年5月26日,美国迈阿密男子鲁迪·尤金,因吸食一种名为“丧尸药”(也称“浴盐”)的新型毒品,啃掉一名陌生女子75%的脸。

  这种新型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近日,厦门警方成功破获厦门首个“丧尸药”制毒窝点。昨日对外通报称,经过三个多月的侦查,抓获制毒团伙成员5人,缴获甲卡西酮、麻黄碱等半成品及制毒原料3.09吨。

 民警戴防毒面具,在制毒窝点清点制毒原料

民警戴防毒面具,在制毒窝点清点制毒原料

  深山设毒窝 运货车被护送进山

  今年2月,同安刑侦大队获悉,有人购买大量化学品,欲在同安制毒。同安公安分局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但经过近2个月的摸排,专案组发现,该团伙警惕性极高,他们似乎知道当时正在开展“百城禁毒”的专项行动,因此并未有所行动。

  专案组又等了2个月,4月初,制毒团伙终于按捺不住了,一边在同安踩点,一边购买器皿、电子秤等工具。最终将窝点设在同安区新民镇西山岩附近。

  西山岩仅有一条山路,地势险峻,人烟稀少,而该团伙每次运送物品,都选择夜里,且有三辆车,其中,越野车和面包车一前一后护送着货车进山,一旦有人、车尾随,都极易被发现。

  镰刀开路 民警自带干粮上山摸排

  明着跟踪不可行,民警有更好的办法,先后乔装成农民、护林员、电力维修工进山,熟悉地形。可毒窝并不容易找,4月23日上午,民警借来一辆摩托车,驮着一筐菜就上山了,可绕了一个半小时,仍没有找到毒窝。

  24日上午,另一组民警又扮成农民,带着干粮就上山了,山上杂草丛生,民警一边用镰刀开路,一边用手机地图查路,翻爬了几个山头,排查可疑地点。

  就这样,变着花样连续乔装了4天,终于,在27日上午,扮成电力维修工的侦查员,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小山坳内,看见了一个彩色塑料雨棚,彩棚内不时有烟雾冒出,还伴着机器轰隆隆的响声,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化学品味道,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就是连日来在找寻的制毒窝点。

  狩猎爱好者误闯 惊动了制毒团伙

  抓捕方案拟定好了,时间就定在5月1日。可就是这么不巧,在4月29日下午,两名狩猎爱好者为寻找猎物,误闯入制毒窝点,惊动了本就敏感的制毒团伙。和民警判断的一样,他们准备撤离了。4月30日,两名制毒团伙成员再次上山,准备搬离制毒工具及原料,专案组决定,将抓捕计划提前。

  当晚,同安警方调集80余名警力,在山下的各个路口布控。当晚23时许,当犯罪嫌疑人驾驶的货车驶入伏击民警眼中时,民警紧随其后,在同安安溪路口红绿灯处,将货车截停,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林(男,35岁,龙岩连城人)和华某沛(男,29岁,龙岩连城人),并从货车车厢中查获满满的甲卡西酮和麻黄碱。甲卡西酮就是制作“丧尸药”的主要原料。

  随后,专案组又在制毒窝点及同安市区抓获洪某火(男,62岁,厦门新民镇西山村人)、叶某注(男,23岁,厦门汀溪镇褒美村人)、洪某峰(男,38岁,厦门新民镇西山村人)。

  戴防毒面具清点原料 一民警熏伤眼

  经警方初步审讯,陈某林和华某沛对其从4月中旬开始制作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们本计划在今年“五一”期间,制好成品并出售。

  据犯罪嫌疑人叶某注介绍,洪某火和洪某峰父子俩,以10天3万元的价格,将废弃的猪舍租给陈某林和华某沛作为制毒窝点,并提供住宿和伙食。

  光是制毒原料和工具,专案组民警就花了三天才搬下山,因为有些化学品有毒,刺鼻味浓,腐蚀性强,民警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清点,其中一名民警还因此被熏伤了眼睛,而帮忙搬运的工人,皮肤也出现结痂、过敏。

  目前,该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本案仍在进一步审理当中。(海都记者 许茵茵 通讯员 厦公宣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6月17日起可领取2015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准考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