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雾和霾“原材料”上有区别 有时艳阳天霾更严重

2015-01-27 09:33 来源:海西晨报 0

  昨日的能见度是新年以来最低的,一片灰蒙蒙,在许多市民看来,霾指数肯定“爆表”了。其实,根据环保局监测,霾指数只是略微超标。但记者从监测数据上观察到,上周天空晴朗,能见度不错,7天内却有5天出现了霾指数超标。这是为什么?

  厦门市气象局表示,要解释这问题,首先得搞清雾和霾的区别。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相对湿度的不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霾是主角;相对湿度大于9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雾唱主角;如果湿度介于80%-90%,能见度恶化就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成分是霾。昨日湿度普遍在90%以上,大气浑浊,是雾占了主导。

  此外,相关环保人士从另两方面进行了解释。

  能见度方面,气象学上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以下的现象,算作雾;而霾的标准大大放宽,只要水平能见度低于10千米就算霾。因此虽然上周能见度达到5000米以上,但霾指数依然超标。

  “原材料”上他们也有区别,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的,一起雾,能见度自然降低;而霾是大量干尘粒或烟尘的集合体,在浓度不高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能见度下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雾霾天下班回家先洗洗脸 以防尘埃被二次吸入肺部
下一条:暖湿气流和热岛效应作怪 厦门暖冬空气质量就变差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