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纪委通报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即将过去的2014年,是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为突破口,在改进作风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中可圈可点的一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规问题149起,处理15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9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5人。一系列推进的作风建设制度规定逐步健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管理等更加规范,今年上半年,市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93%;朴实的文风、务实的会风……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新风。
抓铁有痕
一个节点一个节点进行监督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明察暗访已成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一种监督常态。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一些顶风违纪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受到严肃处理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全市共通报曝光20期45起典型问题。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中国节庆日多,节日怎么过,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节日期间,人情往来密集,往往是“四风”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容易蔓延。为此,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盯紧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五一、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节前就下发通知,强调节日期间正风肃纪的纪律要求,并深入开展明察暗访,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信号。
公园、景区内有不少高档餐饮场所,为防范公款吃喝等问题,根据中央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精神,相关部门开展公园内经营场所的专项整治,对白鹭洲公园内违章搭盖、合同期满的“田园沐屋”予以强制拆除,恢复绿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6625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作出了“三不”(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不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承诺。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公款吃喝、公款“博饼”、公款旅游、公车使用、工会经费使用管理、检查评比、治庸问责、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等专项整治,持续对酒店(楼)、娱乐(健身)场所、学校、公园、景区、内部食堂等开展明察暗访,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做法,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正是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治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狠抓,如今,高档节礼变得“烫手”,公车私用大大减少,公款吃喝不见踪影……监督执纪问责效果明显,群众更是切实感受到了风气的变化。不久前,《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随机采访到了一对到北京旅游的厦门夫妇,这对夫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博饼”活动原本是厦门的一项民俗活动,但近年来公款“博饼”等不良风气让这一民俗变了味,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厦门严禁公款“博饼”,这一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也带动了社风民风,让“博饼”回归民俗文化本意。
制度建设
让违规者在铁律前却步
“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破冰,除出重拳惩戒外,还必须有一整套让违规者却步的规章制度。
思明辖区内发现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拍下照片,发微博@思廉明志,过一会儿,思明区纪委工作人员就会在微博上与反映人联系,了解具体举报信息,再调查落实……思明区纪委借助微博、微信等建立的网络投诉处理机制,运用到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问题中,从受理到处理、反馈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制度。
市民政局针对公车管理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作统一收纳公车钥匙、行驶证的盒子,标明车牌号等信息,使公车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完善了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制度,节假日期间,公务车辆一律停放在局机关停车场,确需公务出行的,需报局主要领导批准,由值班人员开单后才能出行。
市人社局从制度建设入手,出台了《公务活动、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公车管理和使用规定》以及《“三公”经费管控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针对新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市不断扎紧制度的“篱笆”:“十个严禁”纪律要求,《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检查的实施办法》,涉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三严格十不准”,工会经费使用管理中的“八个严禁”,《厦门市领导干部报告婚丧嫁娶等事项的暂行规定》、《关于建立健全市管干部廉政谈话提醒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车辆使用管理的通知》等。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纠正“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制度定实了,而且严格执行了,“四风”问题才能刹得住、管得好,才能推动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
创新模式
打造各种互动平台
4月18日,厦门市纪委有关领导应邀做客厦门网“在线访谈”,就我市反对“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四风隐形衣”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引起热烈反响。4月下旬,“监督在线”、“监督视线”曝光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思明管理所原负责人李良凤公车私用问题;中秋节前,又通报曝光了市交通运输局政策法规处原处长林裕春公款旅游等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2015年元旦前,再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4起典型问题。
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方面,既加强监督、铁面执纪,又注重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向社会公布电话、电子邮箱、“鹭岛清风”网站等举报方式,还建立了由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组成的立体式监督格局。通过本报“监督在线”和“鹭岛清风”、厦门电视台“监督视线”、厦门网“纠风在线”等多个平台,及时宣传纪律要求,通报监督检查情况,曝光典型问题,与群众形成积极互动,提高了群众纠正“四风”的参与度,向全社会释放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让全体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狠抓作风建设”这根弦。
调查
“看到社会风气好了,
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了,群众反响怎么样?22日下午,由市民评代表、“监督在线”、“监督视线”记者组成的调查小分队兵分三组,深入社区、党政机关办事窗口以及酒店、商铺等公共场所进行随机调查。
“社会风气好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最受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个窗口,官任社区居委会的一位计生工作人员说,八项规定实施后,她感觉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工作作风的转变。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态度已经成了他们社区的“标配”。同时,作为一位普通群众,她也感受到了其他单位窗口服务工作的提升。
同样的,梧村社区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也深有感触,“从前工作上存在拖沓的流程,甚至有一些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今工作精简分流,到窗口办起事来,更加高效、便民。”
“现在真的看不到开公车来这里消费了。”瑞颐大酒店的保安刘师傅说,八项规定还未出台前,公车进出酒店是常有的事,但现在酒店的三个停车场,一辆公车的影子都看不到。位于该酒店26楼的高档咖啡厅必须有会员卡才能进入,据服务人员介绍,前几年有些公款消费的群体会到此消费,但这两年来消费的,大多是外地游客,已不见公款吃喝的迹象。
王先生在鹭江道开了一家茶叶店,已经6年了。王先生说,“八项规定实施前,过来买高档茶叶送领导的不少,八项规定实施后,这种现象就见不到了。” 调查人员问他,“这样做,您支持吗?”王先生说,“看到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我还是坚决支持八项规定的。”
在后江埭路的一家水果店,店员边摆放水果边说,以前逢年过节,总会有政府部门的人到店里来买水果,而且专挑贵的买,买完之后还要开发票。自从八项规定实施后,这种现象不见了,为了打开销路,他们也转换了生意策略,以销售平价水果为主,薄利多销,吸引了不少居民来购买,“看到社会风气好了,我们也打心眼里高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