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超7成车主认为防身工具有必要 有女性选择青菠萝

2014-12-24 16:32 来源:厦门晚报 0

【讲述】

  夜班司机胡先生

  常需半夜独自驾车 有点怕不安全

  胡先生是专业老司机了,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要半夜赶赴一些突发事件现场。他说,多年前,他就见过车被抢、被盗的事件,于是,自己也考虑准备一件防身“法宝”。

  如何选择呢?备把刀虽能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但又担心是管制刀具。恰好,他的一个同学所在公司是生产棒球棒的,他便挑了一根,就放在车上伸手可及的地方。这根棒子长约80厘米,为金属材质,“砸在头上肯定脑震荡”。

  胡先生说,有了这根棒子,他晚上开车安心多了。

  夜班的士女司机

  开的士很多年 去偏僻处很警惕

  张大姐是海峡出租车公司一名的姐,开的士多年。据了解,像她这样的夜班女司机并不多。

  张大姐说,夜班她一般在岛内跑,乘客若要到岛外很偏僻的地方,她会婉拒。有一天晚上10点多,一名中年男子乘她的车到海沧东孚镇一偏僻处,那名男子在车上一言不发,她一路上都保持警惕。对方下车后,路边灯杆的黑影闪过,都把她吓出一身汗。

  货车司机黄先生

  曾遭受过抢劫 所幸未受伤

  黄先生今年40来岁,是大货车司机,长年在河南老家跑长途运输。

  黄先生说,开大货车的那段时间,他曾在途中遭遇过抢劫,所幸并未受伤。后来,他在身边放置了一些修车用的工具,比如大扳手等,以备不时之需。

  他说,大货车司机大多是轮班驾驶,但也有单独驾驶的。由于经常通宵驾车,他们往往会在车上备一些防身器具。

  【警方观点】

  防身工具难派上用场

  一不小心易触犯法律

   有些车主把方向盘锁作为防身器械。

  市民陈先生说,每次路过义乌小商品市场,都有种想买一把斧头放在车上的冲动。然而,他又担心这是管制器具。他的一位朋友在车里备了铁棍,有时遇上小刮擦等问题争执不休,或是被随意变道者吓一跳时,会拿出防身物“吓唬人”。

  民警说,车内防身工具没有硬性规定带或不带,即使车上放有防身工具,等真正受到侵害时往往也来不及拿,难以派上用场。随身携带防身工具,更多的是起到心理安慰作用。防身器具也可能会起到副作用,降低人的防范能力。此外,在双方发生争执,意识冲动的情况下,防身器可能变成攻击他人的凶器。

  民警提醒,不管何时车内都不允许放置管制器具,一经发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十二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警方支招】

  车上遇险,可做一些异常行为吸引注意

  多名一线民警告诉记者,我市已接警的司机受侵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上下车时,一种是在等红绿灯时。这两个时段,司机的安全主要靠自身的警惕性。

  行驶前,先查看车内和四周有没有可疑的人,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确保安全后,记得先上中控锁,再启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要轻易解锁。即使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有人敲门也尽量不予理会,如果有人示意下车,告诉你车轮受损了或车哪里出问题了,司机也要警惕,先将车内的贵重物品放在自己视线范围内,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后再下车查看。如在行驶过程中,发现车内有可疑人员,先保持冷静,不要做过激行为,不要激怒对方,想办法报警,或是在安全范围内做一些异常行为,比如拉开车窗往大路上扔垃圾,闪大灯引起后方车辆和路人注意等。

  停车时,要选择有专人看管的车库,遇到可疑人员时方便报警。此外,要尽可能停在监控覆盖范围内。在车库停好车准备下车前,要先查看四周是否有可疑人员,确保四周安全后再下车。如有可疑人员,不要贸然下车,要先冷静下来,等其走后再下车,或打电话叫亲友去接。下车之后,记得给车上锁。(记者 苏奇 林珊 彭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4人下山抄近路反被困峭壁 被困6小时后获救
下一条:鹭岛今日最高温逼近20℃ 明日降温后天起阴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