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民进入白鹭觅食区垂钓 筼筜湖野生鸟类在减少
[调查]
筼筜湖野生鸟类在减少
记者了解到,筼筜湖内的野生鸟类以白鹭为主,八哥、池鹭、黑领掠鸟、棕背伯劳鸟等数量也较多。观鸟协会曾在2008年、2012年对筼筜湖野生鸟类做过统计,发现近年来这里的野生鸟类数量呈下降趋势。
筼筜湖湖区管理处徐副科长解释,鸟类数量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筼筜湖绿地正在翻建,鸟类栖息地受影响,翻建完成后影响就会减少。而更重要的是,因为筼筜湖鸟类均是野生的,近年来湖周边人类活动不断增加,过大的动静会令鸟类受惊。
林业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此前已发生过多起白鹭、夜鹭被垂钓者的鱼钩钩住受伤的情况,很多鸟儿都被吓走了。近来天气变冷,鱼虾都藏到水底,白鹭觅食困难,再加上垂钓者多,鱼虾就更少了,甚至出现白鹭饿晕的情况。
居住在筼筜湖附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即使有保安巡逻,这里的垂钓者依旧很多。他曾看到垂钓者钓鱼吓跑正在觅食的白鹭。“导流堤建好了,市民能游览湖中的美景。但总有不自觉的人干扰白鹭栖息,白鹭生存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
[措施]
加强巡逻,监控抓拍
根据规定,筼筜湖区内禁止养殖捕捞;而违法在筼筜湖里捕鱼的,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大队一中队黄中队长表示,湖面周边已经安置6个360°旋转摄像头,执法人员一旦看到市民违规垂钓,就会前去制止。
不过,黄中队长说,执法过程中有不少难点。不少违规垂钓者看见执法人员过来,立刻就跑。执法人员没收垂钓者的钓鱼工具,他们常会耍赖,造成不明真相群众围观,违规垂钓者趁机逃跑。即使成功地找到垂钓者,想罚款也不容易,需先经过立案调查,送达律法文书、处罚判决书等流程后才能处罚。一些垂钓者经常不配合,不肯出示身份证,执法人员很难从其他渠道查出垂钓者的身份,无法进行处罚。
他表示,接下来,执法人员争取将监控抓拍作为违规垂钓的证据,来加强执法力度。
筼筜湖管理处办公室陈先生表示,针对市民进入白鹭觅食区钓鱼的问题,他们已经想出来许多招数,如安装密封板、在湖面设置网线防止甩竿,但都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仍有市民不顾安全,从导流堤的桥面两端爬到湖面中间。目前,管理处安排保安从早上10点到晚上11点巡逻,一发现市民垂钓就上前劝导。(记者 彭怡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