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花5000多万元治理枋洋水库上游污染 关闭石材厂
“在村里走来走去,哪儿都是机器的声音。一天到晚都亮着灯,连小偷都不敢到村里来偷鸡摸狗。”叶水鱼说,那时候石材厂很红火,整个村就是“不夜村”,鸟儿都吓跑了。
在叶水鱼的记忆中,罗溪村石材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0年以后得到大规模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迅速退化:清澈的罗溪慢慢浑浊了,溪水中的鱼类逐渐绝迹,肉眼可见的一阵阵石粉形成的白雾,从一间间石材厂弥漫到空气中。
2010年前后,罗溪村石材业达到鼎盛时期。这个1000人左右的村庄,拥有43家家庭作坊式石材厂,石材业堪称当地“一村一品”。村主任叶永祥说,这些加工厂的年产值总额有上亿元。
同安环保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同安龙津溪流域建筑饰面石材企业带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项目。
转变
“以前一天吃掉三头猪,现在一头猪吃两天”
机器关了,厂房拆了,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村里恢复了宁静
叶新煌是罗溪村最早从事石材行业的村民之一。1999年他投入不到一万元起家,到今年关停退出时,加工厂的平均年产值有200多万元。今年8月,他卖掉了厂里的起重机等所有机器设备,彻底告别石材行业。
“以前村里一天要吃掉三头大肥猪,现在一头猪吃两天。”叶新煌说,年轻人都陆续出外谋生,原来村里很火爆的5家饭店只剩下1家,还是半关闭状态。
叶向阳做的是石材厂大型切石刀头的生意,2008年以后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随着石材行业的整体关停,用来加工刀头的三台机器全部闲置了。“都过去了,也该考虑做点别的了。”他漫不经心地摆弄着一块200多斤重的金刚砂刀头。
昨天,记者沿溪而行,所见都是已拆除的厂房,机器都封存了,原本供奉起来的财神爷神像,落寞地立在石板上无人问津,堆放在角落的切石刀片已锈迹斑斑。“突然安静了,还真有点不适应。”叶水鱼说,有的村民甚至因此睡不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