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市场充电宝爱容量虚标 成本只有约5元还有爆炸风险

2014-09-22 08:30 来源:厦门日报 0

  网售情况

  淘宝还有太阳能“充电宝”

  逛完地摊市场,记者转而投向“万能”的淘宝网,一输入“充电宝”,便出现40.57万件宝贝。不过,记者发现,网上售卖的款式与市场上的大同小异,仅在价格上有差别。

  一款产品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太阳能“充电宝”,其产品说明中标注着:“只要将该充电宝放置在太阳下照射,便会自动吸收热能为充电宝充电。电源容量为5000毫安,可同时满足2台手机同时充电。闲置时还能当手电筒使用,是驴友们出行的好帮手。”带着好奇心,记者将这款“充电宝”以及其他2款不同容量的“充电宝”买下,试图通过实验对它们进行“考试”。

  实验

  8款充电宝

  多数成倍虚标容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移动电源的容量、性能等参数的好坏是无法在购买时直接了解到的,于是,在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记者对以上8款“充电宝”进行拆解和实测。

  结论1  太阳能板充不了电

  技术人员介绍,移动电源的构造非常简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外壳、电芯与电路板。外壳主要是产品封装,以实现造型美观、保护等作用;电芯就是电池,是移动电源的电量储存仓库;电路板主要用于实现电压、电流控制、输入和输出控制等功能。

  技术人员将8款“充电宝”的包装打开,掂量了一下,说:“别看他们包装和外壳精美,实际上空有其表,看大小和重量就能知道,容量应该都是虚标的。”记者网购的太阳能“充电宝”成为此次“考试”的重点对象。技术人员先对“充电宝”自带的太阳能板进行检测,却发现,这块太阳能板只是“摆设”,丝毫没有充电功效。“产品质量似乎也有问题,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恐怕会导致内置电池膨胀爆炸。”技术人员说。

  结论2 充电宝电芯指标无一合格

  技术人员先通过USB分别将8款“充电宝”充满电,并在搁置5分钟后,根据“充电宝”实际情况连上测试系统进行0.5A-1A的恒流放电,以检测“充电宝”的负载电压及转化率。待第一部分检测完毕后,技术人员再将8款“充电宝”的电路板拆掉,分别为电芯充电,再以同样方式检测电芯的实际容量。

  检测结果显示,8款“充电宝”的电芯“指标”无一合格。也就是说,8款“充电宝”都存在电芯容量虚标的情况,且其中大多数的实际容量仅有标称容量的50%左右。最为夸张的则属标称容量为20000毫安的“充电宝”,实际容量为5370.2毫安,只有标称容量的26.9%。

  技术人员表示,“这种东西,成本价一个5元钱左右,家庭作坊里就能组装。按它内部6块电池的构造,除非用的是松下一类的原产,才有可能达到20000毫安的标量。但这样一来,单成本价就不止这款产品的2倍了。”

  专家说法

  消费者贪图便宜

  不法商家赚翻天

  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充电宝”构造简单,只要懂得一些简单的物理电路知识,且能买到相关配件,即可在家中自行组装。但这样制作出来的“充电宝”往往虚标严重,或电压不稳定,“可能用一阵子就不能再用了。”

  自行组装的“充电宝”还存在较大隐患。钢壳电池虽然密封性强,但绝缘效果很差,遇到长时间运输、颠簸,或“过充”(即充电时间过长)的情况,会导致电源短路,发生爆炸意外。

  技术人员说,目前对移动电源产业并没有出台任何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一些山寨品牌和小作坊都想在这个利润丰厚的产业中分一杯羹,打着“超大容量”和“超低价格”旗号来吸引贪图便宜的消费者。再加上消费者对这个新兴的能源产品了解甚少,难免会因贪便宜而造成一些尴尬后果。

  温馨提醒

  请购买品牌电源

  并保留消费凭证

  专家呼吁,应尽快出台移动电源产品容量测试的国家标准,从而约束不法商家。若移动电源出现有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停用。在使用时,还应远离高温、火源或腐蚀材料,高温天时切勿将移动电源置于封闭的汽车内给手机充电。

  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到大型商场等正规渠道购买,尽量购买知名大品牌移动电源,不要盲目追求大容量,且要主动索要正规发票,注意保存消费单据,以作为质保凭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爆炸事故四具遇难者遗体仍待亲属来认领
下一条:盗走QQ博得信任 骗子假扮弟弟骗“姐姐”钱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