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波士顿灵光堂巨型管风琴修复项目昨正式签约
可穿行于琴体内部
想像一下,你穿行在巨大的琴体中间,数千根音管环绕,琴身内部的零部件随着旋律在你眼前跳动———这是修复技术人员对三年后修复好的波士顿灵光堂管风琴的描述。
因为“在博物馆中向世人展示和演奏”是胡友义先生本人的最终遗愿,胡先生一直希望通过修复实现管风琴的展示功能,对外观修复的要求也精益求精。
目前,管风琴的新馆特意挖了一个数米的深坑,用于此后放置波士顿灵光堂管风琴的圣坛管风琴部分,与画廊管风琴部分形成错落,届时参观者在两个部分之间参观和倾听,亦可以通过楼梯进入深坑观看不同部位的结构,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方位的展示功能。
将能自动演奏名曲
修复安装远比制造一台新的管风琴复杂得多,不仅要接近设计者的初衷,往往在声音表现上还要比原有管风琴有更高要求以适应时代需求。Rieger管风琴公司表示,修复过程中,管风琴的每一根音管都会被单独调试,以确保音色纯正。
除了按照百年前的标准来修复之外,Rieger管风琴公司还将植入该公司独有的REA电子系统技术,在古老机械工艺的基础上实现自动演奏的功能。
届时Rieger管风琴公司将与世界顶尖的演奏家合作开发一系列名曲的自动演奏系统,而这架曾经在教堂里遭遇火灾而无法弹奏的百年管风琴,不但在外观的精美程度上将成为“亚洲第一”,在演奏音色上也将融合百年来的技术和工艺,奏出美妙的世界名曲。
故事
特地为它建新馆
波士顿灵光堂管风琴拥有7451个音管和133个音栓。1917年,当这个长12.5米、高13米、重达35吨多的“大家伙”被安装在波士顿的教堂时,就是当时北美洲最大的管风琴。
这架管风琴最早是美国波士顿灵光堂教堂的一架英式管风琴———“圣坛管风琴”,后来在20世纪初与另一架法式管风琴“画廊管风琴”组合改造合为一架巨型管风琴,并于1917年在加拿大卡萨翁管风琴公司完工。其合二为一的过程在乐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2007年,胡友义先生从美国波士顿一座教堂将它购得,12位管风琴工程师花费了三周的时间才将这架巨型管风琴全部拆卸下来。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特地为这架琴修建了一个独立的新馆。(晨报记者 李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