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桃色丑闻频现媒体之上 或因内部“斗争”引起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对方在电话那头态度豁达乐观,感谢她的好意,并表示“无所畏惧”。李莉被这个学界晚辈的直率和坦荡“打动了”。到现在为止,她都没有告诉过谢灵自己的真实姓名。她说,从文革到现在,她在厦大经历了太多次类似的事情,被搞“怕了”。
李莉是一名基督徒,《圣经》教导她坚持真理,做一个正派的人。结果她发现就是因为自己不妥协,所以一生都是伤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她曾是一名中学老师,因反对工作组被定为“反革命”,抓起来斗了70多场。周总理宣布给革命群众平反六条后,她又戏剧性地变成了“革命教师”。
在她的印象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可能是厦门大学学术气氛相对自由的时候。改革开放初期,刚刚经历完文革的厦大,为了恢复教学秩序,锐意改革,大胆招聘教师人才,为学校的改革与开放奠定了基础。
争议校长
卷入校长和教授论战风波的朱崇实,从2004年起即担任厦大校长。如果算上其在厦大读书的经历,迄今为止他已在这所学校待了整整36年。
从其上任之初,就推出了一些引发争议的改革,比如开设高尔夫球、爬树等课程,都曾在全国引发舆论讨论。为了把厦大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又向全球诚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吸引了一批教育人才,希望以此改变此前厦大的老格局。
为了让教师们多出成果,朱崇实还在上任不久即推出教师的聘任制改革。一位教师能否获聘,将直接与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这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申请到的项目资金是否达标等。
对教师和科研的量化管理,产生了巨大的论文生产力。那些能发表学术论文,为厦大带来声誉的教授,朱崇实通常是大胆引进。但他此举在厦大校内外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学术和科研的量化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学术腐败。一位厦大在职教授透露,“据我所知,厦大有一位所谓教授,最先是从辅导员干起,然后就开始东拼西凑写几篇没有任何价值的学术文章,等转职完了后就可以上课,英文不好,就利用研究生的英文,把一篇老外的学术论文拆成三、四篇,改头换面成自己的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后参评职称,最后当上了副教授,就一直当官上去。当了官以后就有一帮人给他写文章,写完后全是他的。”
“无论外界对朱崇实校长怎么评价,在我看来,他是我见过最为开放的一位校长之一。”一位被厦大特聘为教授的音乐老师说。当年因引入只有大专学历的谢泳,厦大获得了媒体和学界的赞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玉圣更是将朱崇实称为“当代蔡元培”。
“但据我所知,谢泳现在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他在厦大开了几堂学术讲座后,就被厦大一些人举报到了相关部门,现在他不能给本科生上课了。”一位厦大知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无论外界对厦大怎么评价,但是在我们毕业生看来,厦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记忆,厦大对学生特别好。”今年刚从厦大毕业的杜雪说。
朱崇实的确花了很大气力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他推动厦大食堂免费给学生供应米饭,并且拨款改造厕所、推广校园咖啡文化等,这使得他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拥护。由于厦大学生都知道他爱“逛”BBS,因此校园BBS便成为了厦大最火爆的言论表达平台。
但即便作为校长的朱崇实,也无力全面改变行政和市场力量双重异化、扭曲的大学环境与复杂人际关系,不断出现的桃色新闻更是令这所拥有最美校园的大学形象受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