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海域圈定了海水浴场线 增设移动瞭望台
建议
建海滨浴场救生管理系统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施纯志对国内外的海滨浴场救生管理系统有专门研究,目前对厦门的海滨浴场救生安全问题也十分关注。
如何破解救生员难招的问题,他指出,一是要让救生员成为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目前,厦门做得比较好的是鼓浪屿的救生队,海浪救生员夏天从事救生,冬天从事景区收费等工作。
二是要提高救生员的工资待遇,国外的海浪救生员,其工资水平相当于当地平均收入的中等水平。
施纯志和台湾已故专家张培廉通过研究发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都有较完善的救生协调配合机制,如香港救生工作由香港拯溺总会负责,在册救生员达20多万人,每年都有大批青年报名;台湾则拥有20多个水上救生分会。
针对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他主张,厦门的海浪救生系统,应当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力量为辅助,建设整个厦门的海滨浴场救生管理系统。
厦门的海岸线特别长,但各个区的发展不平衡,他建议,海滨浴场救生应当从思明和湖里两区向集美、海沧和翔安辐射。岛外环东海域的海岸线已经在建,在海滨浴场形成之前,应当安排人力劝导;对于非海滨浴场范围,应当明确注明哪些是危险区域,加大宣传力度。
引进企业运作
目前,思明和湖里出现三种海浪救生“机制”。一种是思明区由政府承担的救生站,一种是湖里区五缘湾由金山街道办出钱、红十字会接管和成立义务救生大队的机制,一种是义务救援队自己出钱。
而说到底,是归口管理和资金投入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厦门的海岸线较长,管理的层级部门多,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应当参照其它地区的经验,统一海滨浴场的管理,可通过企业化运作,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管理,“一揽子”解决。
比如,把海边的救生站配备、淋浴房设备、便民服务项目等打包在一起,交给企业运营,谁受益谁负责,既对海岸线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又能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引进保险公司,对于每一位游泳者在海滨浴场的游泳风险进行投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