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筼筜湖非法捕捞“聚集点”近20处 有害海鲜疑流向餐馆

2014-07-30 15:54 来源:厦门晚报 0

  【调查】

  “渔夫”活跃程度也有“潮汐现象”,开闸放水时最集中

  除了下水捕鱼的,趁着夜色在岸边钓鱼的也很多。昨晚11点40分,记者再次沿湖“巡游”,下水捕鱼的只有一个,钓鱼的仍不少。

  在中级人民法院对面的筼筜湖步道上,记者遇到一个骑电动车正准备离开的男子,显然是刚刚收竿的垂钓者,他的车上还载着两个小孩子,手上也都拿着钓竿。三人笑嘻嘻地谈论着晚上的收获。

  记者走到天鹅酒店对面的步道时,看见三名男子一字排开,边垂钓边聊着天。在湖滨中路桥上,几名钓鱼的男子似乎准备“持久战”,准备好了啤酒和食物。记者问这里能否钓到鱼,他们回答:“当然可以,不然我们在这里做什么。”

  湖滨中路桥底两侧的步道,也有不少垂钓者,有的一个人操纵着三根钓竿。记者还看到一辆三轮车,车上装着一些钓具。

  两次调查,记者发现湖滨东路至西堤沿湖步道是捕鱼和垂钓的聚集区,而嘉禾路、槟榔路一侧没有发现捕鱼者或钓鱼者的身影。

  “渔夫”的活跃程度与筼筜湖开闸时间密切相关,记者注意到,前天晚上至昨天凌晨开闸进水时,捕鱼和钓鱼的人非常多,其中下水捕鱼的有十多人,钓鱼的“聚集点”也有近20处。昨晚至今天凌晨没有开闸进水,捕鱼和钓鱼的人数急剧下降,捕鱼的只有一个,钓鱼的也只有七八个。

  【去向】

  捞上来的鱼自己不吃,据说卖给了一些餐馆

  记者现场看到,有的捕鱼者一夜的收获还不小,这些“海鲜”都上哪去了呢?

  在湖滨中路桥上,记者遇到两名男子骑着电动车横穿马路,从桥下到了靠湖滨北路一侧的湖边。停好车,他们开始用网捞鱼。很快,他们身边的桶里就“进账”几只螃蟹。记者问是什么蟹,他们回答是菜蟹。

  “这种菜蟹夏天煮冬瓜,下酒最好啦。”一名男子说。记者问他卖不卖,他说一般卖七八十元一斤。他说,湖里捕捞的海鲜他们自己不吃,都是卖给别人。

  “你们卖给谁?菜市场吗?”记者问。“不是,卖给本地人。”他回答。记者追问“本地人”是谁,他说:“就是本地人开的那些小餐馆。”

  这两名男子捕捞的“货”还不算最好的。凌晨,记者走到白鹭洲路北桥底下,看见一个蹲在环卫车边上的“渔夫”,他的脚边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渔网,正忙着收拾整理。看起来,他的收获颇丰,网中有好几只大螃蟹,他小心地取出来用绳子绑好。

  记者看到一只大螃蟹比成人手掌还大,便问他怎么卖。他说:“这只120元卖给你,这是膏蟹,很好吃的。”记者表示担心湖里的海鲜不能吃,他用头上的探照灯往湖面一扫:“你看看,这都是海水,流动的,海鲜很干净,吃了没问题。”

  这名“渔夫”说,他一般晚上11点来下网,天亮再回去,捞上来的海鲜都是卖给餐馆的。记者见他把渔具放在环卫车里,顺口问他:“你是环卫工人吗,白天上班晚上来捕鱼?”他没有理会,只顾低头摆弄着渔网。

  【提醒】

  筼筜湖禁止垂钓和捕捞 “海鲜”重金属超标有害

▲钓鱼的会算潮汐,收获也不小。刘东华 摄

  筼筜湖区禁止垂钓和养殖捕捞,这是明文规定的。据记者了解,由于之前筼筜湖沿岸的工厂直接将废水排进湖内,有害物质沉积在湖底。根据相关机构对湖区鱼虾的检测结果,证实这些海鲜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一旦食用将对人体健康有害。

  既然不能吃,为什么对非法捕捞还是屡禁不止?城管部门分析,主要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因为是“无本生意”,捕捞的海鲜卖到餐馆可以赚数百上千元。这些捕捞者趁着深夜到凌晨的执法空当期,算好了潮汐,带上自制的工具来撒网捕捞。

  捕捞工具除了面积达几十平方米的明网,还有一节一节的“火车网”,有的则干脆光着脚下湖捞海蛎、花蛤。只要舍得花时间,收获还是很惊人的。执法队员曾收缴到一张明网,得四个人一起拖才拖得上来。

  由于捕捞者机动性很大,通常是骑着电动车,捞一个地方再换一个地方,很难抓到。有的准备了轮胎和泡沫自制的小船,划到湖中央再撒网,很隐蔽。执法队员曾在搜查时发现导流堤的红树林中,藏着捕捞者的小船。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是深夜,捕捞者也保持着警惕。记者有意靠近,他们要么不愿意开口,要么干脆转身走开。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9个江西小伙子跳进白城水域戏水 一人不幸溺亡(图)
下一条:厦门社保卡“设密”近一个月 解读“设密”过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