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上半年警情分析报告发布 网络诈骗案大幅上升

2014-07-23 08:13 来源:厦门日报 0

【观察】

  网络诈骗逆袭“上位”

  在此次厦门警方发布的上半年警情分析报告中,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传统的接触型诈骗出现大幅下降,如借手机、掉包、迷信消灾等街头诈骗,都呈现与去年同比下降超过20%的幅度;与此同时,非接触型的诈骗警情里,虚假信息诈骗警情共接1494起,网络诈骗警情共接3032起,两者比升均超过20%。

  在几年前,不少人的印象中,诈骗格局是以“街头骗术>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排序,这种格局在近两年已发生彻底变化,呈现“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街头骗术”的态势,完成“逆袭”。

  传播渠道

  一条短信,可以骗到全球各地

  分析“逆袭”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最近几年的骗术演变史中,骗子们也在经历一次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革命”。

  所谓的网络化,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等工具,发布虚假中奖、退税、涉案等信息,诱骗受害者上当。这种方式,成本低廉,发一条短信,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行骗,甚至可以骗到国外去。

  相比原本的街头骗术,这种骗术“撒网”打击面更大;而街头骗术一天就算走数十公里,也不一定有人上当,效率很低,被“逆袭”在所难免。

  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一名落网的骗子就曾坦言,一天发2万条信息,只要有一个人受骗,这一天的“劳动”就没有白忙。

  “技术革新”

  你买了什么,骗子一清二楚

  此外就是信息化。有人说,在21世纪,信息将主导产业,骗子们成功将这句话运用于行骗当中。

  在广撒网的基础上,骗子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信息,提高“打击”精准度。以之前的购车退税为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车辆所有人的信息,直呼其名,说出各种关于车辆所有人的信息,轻易就获得了受害者的信任。

  在冒充淘宝客服诈骗中,这种“精确打击”更为突出。最近就有一名市民,网购下单不久就接到骗子客服电话,称付款有误,必须及时更改方式。骗子不但知道她何时购物,还知道她下了什么单、买了多少东西。

  【防骗秘诀】

  牢记“三个凡是”“三个绝对”

  骗术层出不穷,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厦门警方提醒:谨记“三个凡是”和“三个绝对”防骗口诀——所有的司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绝对不会设立“安全账户”,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凡是出现上述情形之一的,一定是诈骗,市民应立即报警。

  凡是自称行政、司法部门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未经认证的网站发布购物、购票信息的都是诈骗;凡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至陌生人账户的都是诈骗。如有发现应立即报警,也可免费拨打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8求证。

  【骗术盘点】

  最考验演技——“绑架”诈骗

  会扮儿子,会装哭,还会惨叫——在诈骗界,假冒绑匪诈骗属于“演技派”,手段高超的骗子堪称“影帝”。今年6月份,思明警方就抓获两名假冒绑匪的嫌疑人。这两个嫌疑人,一个演“儿子”,一个扮“绑匪”,开价赎金都是50万元;遇到钱不够的,还能降价,最“便宜”的一单,降到5000元。

  最丧心病狂——丧葬补贴

  一个月前,市民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民政局工作人员”,提醒郑先生有一笔“丧葬补贴”还未领取。在信息核实中,对方还能准确地说出郑先生刚刚过世的亲属姓名、家庭住址,以及死亡时间。王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来到了莲前街道的一个ATM机前操作,结果被骗走卡上6000多元。死者家属刚刚经历悲痛,骗子又在伤口上撒盐,堪称最丧心病狂的骗术。

  最会套近乎——猜猜我是谁

  5月份,市民小林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开口就问:猜猜我是谁?小林一听,跟之前一名老同学的声音十分像,就将电话那头的骗子误认为是老同学。

  一阵寒暄之后,“老同学”说手机丢了,借了别人的电话打的;获得信任后,就张口要钱了:情况紧急,在外地遇到车祸,需要3000元急用,3天后还钱。“老同学”有难,热心的小林也没多想,马上通过网银转了3000元。结果等了2个星期,“老同学”也没把钱打回,打电话一询问,老同学也愣了,根本没找他借过钱。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摩托车撞上公交 车头严重凹陷一男子腿断掉
下一条:厦门汽车液化石油气加气价格下调为5.10元/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