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技术蓝领”吃香 薪酬比高学历者多一倍
副市长李栋梁出席交流大会。
据统计,自2011年创办以来,交流大会在厦、漳、泉三市轮流举办,先后有130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超过3.2万个,吸引各类求职人才超过3万人次,不仅成为厦漳泉三市引才引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个难题 高级技工短缺让不少工业企业头疼
生产、研发、管理、营销……昨天的交流会共推出各类职位缺口近万个,不少岗位针对当地的紧缺、急需人才。
记者发现,从企业报名情况看,电子科技、通信信息网络、酒店餐饮食品、内外贸物流、机械化工、文化教育咨询、房产物业、医药生物、工贸等行业的用人需求较为迫切。其中有不少厦漳泉知名企业,如翔业集团、TDK、翔鹭石化、三五互联、正兴车轮、柒牌集团等。
从招聘职位看,营销、采购、投资、客服、人事行政文员等岗位需求旺盛;经营管理类及机械、电子类工程师等中高层职位需求量也较大。
高级技工短缺也成为不少工业企业遇到的难题。在昨天的交流会上,福建泰华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对招聘焊工的待遇为每月6000元,而对应届本科生的待遇为3000元,在昨天的交流会上,这家企业需要招聘技工30多人,占招聘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玉晶光电也需要50名模具工,以及300名注塑技术工人。玉晶光电人力资源部万小姐告诉记者,企业为这两种技术工种开出的月薪分别为4000多元和5000多元,远远高出应届毕业生薪资,但目前缺口仍然比较大。
除了在交流会上招人,企业还多次转战技术院校“抢人才”,很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
一大变化 厦漳泉动车渐成“招聘求职快车”
漳州企业福建泰华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主管刘智冬早上八点从漳州出发,九点多就来到厦门人才市场,参会摆摊,招兵买马。这家企业是厦门人才市场的“老客户”,每个月都要来参加招聘会延揽人才,“厦门求职者的整体素质较高,人才总量也比较大,现在从漳州来厦门的交通十分方便,所以我们经常来厦门招人。”刘智冬对记者说。
在昨天的交流会上,报名参会的600家企业中,来自漳州、泉州的企业有近110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周厦门人才市场都会吸引约20%到30%的周边地市的用人单位参加。昨天的交流会同时吸引三地市及省内外万余名专业人才及毕业生到会求职,不少人专程乘坐动车从漳泉等周边地市赶来。
专家分析,近年来,得益于福厦、龙厦、厦深以及厦门至北京、重庆等多条动车线路的相继开通,厦门从铁路路网的“神经末梢”迅速跃升为“区域枢纽”,四通八达、风驰电掣的动车渐成招聘求职快车。如今搭乘动车从厦门到漳州、泉州只需半个多小时,人才流动的时间成本被大大压缩,可以说厦漳泉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交流迎来“动车时代”。随着厦漳泉同城化的推进,厦门也将加快建设立足厦门、联接漳泉龙,服务两岸的区域性人才市场。(厦门日报记者 黄怀 通讯员 陈晶晶)
【数字】
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
727万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
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
2500万
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大约有2500万,经测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将一直保持在8亿人以上, 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
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
400余万人
人社部统计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严重缺乏,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据新华社)
【记者手记】
人才培养 转型之路
以前人们一说到蓝领,想到的就是遍身污渍的工人,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学历低、收入低似乎是他们的普遍标志。然而,如今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在昨天的第四届厦漳泉交流大会上记者发现,技术纯熟的蓝领技工供不应求,工资待遇水平甚至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近一倍,蓝领技工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厦门是海峡西岸高端制造业基地,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高级技工的短缺已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是蓝领技工短缺,而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这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关专家建议,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将掌握的技能应用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企业也要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的培养。要把企业培训和大学教育结合起来,提升毕业生的适应性。同时,大学毕业生也应该多学习专业技能,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记者 黄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