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受聘厦大客座教授

人物档案
储望华,1941年出生,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主创之一,改编及创作的钢琴作品《解放区的天》、《二泉映月》、《南海小哨兵》、《前奏曲》等后来在音乐院校及业余考级或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教材和曲目。
你也许不知道他的名字,却一定知道他的作品。
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他是主创之一。
昨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受聘厦门大学客座教授。他说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微薄的工作”。他给厦大“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便是和一群90后谈西方的钢琴怎么走中国人的道路。
几十年来,他一直想着,怎么创作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他写出《解放区的天》、《二泉映月》、《南海小哨兵》,后来,这些成为音乐院校和考级比赛中,常用教材和曲目。
“自己是仰仗了生我养我的华夏土地和多灾多难的民族,才有可能在钢琴上弹出、编出、写出具有民族风格情调的声音。”在给钢琴家鲍蕙荞的信中,他如此说。
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他的音乐之路,坎坷艰难。“挫折越来越多,我也学会用沉默和忍耐来接受命运的不公。既然大环境没法改变,那就做好自己,一旦目标认定,我就努力做到。”
11岁开始,他的目标便是钢琴创作,到73岁,依然没变过。
他直言自己“指上功夫不如从前”,却仍在创作。他在农村风格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里,加入摇滚元素,改编成新作。
头发已经变白,他开始自学书法、油画、篆刻、摄影。储望华说,“永远怀一颗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心”。
与琴结缘 11岁考进中央音乐学院
储望华第一次见到钢琴,是在母亲朋友的家里。那是1948年,他7岁。“客厅摆着一架黑色钢琴,我用脚猛踩踏板,一顿乱弹。旁边的小朋友告诉我,这是钢琴,不是风琴。”储望华说,虽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但在那个年代,钢琴还是很少见的。
储望华爱唱歌,小学时,一次合唱比赛,老师让他当指挥。“我完全不懂指挥,不懂节奏,想象着眼前有个国徽,不停画国徽。后来,评委老师说,那孩子,指挥就是在画圈。”“我从小喜欢音乐,但家中全无音乐环境。”储望华称自己不是被熏陶出来的。
一个偶然机会,父亲在报上看到一块小广告,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招生。父亲说,不是爱唱歌么,你去试试呗。“我不懂打拍、不懂音高,什么都不懂,结果,凭着两首歌中榜了。”一首《歌唱祖国》,一首《贪污分子你睁开眼》,“贪污分子,你睁开眼,一条光明,一条黑暗,看你走哪一条。”就这样,11岁的储望华把自己唱进了音乐之路。当时,全国1000个考生只录取了30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