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三大举措防看海 情人谷芙蓉湖放水蓄洪
按理说,身处于海边的厦大,可以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快速排入海中,但去年的惨痛教训却证实,事实并非如此。
对此,市政部门负责积水整治的相关人士坦言,厦大去年被淹,除了泵站“罢工”外,另一个致命因素就是其两个雨水出海口能力过于孱弱。“厦大排水有两个出海口,一个位于演武路,为西大沟,另一个是东大沟,位于化工学院附近。”这位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出海口的管道口径都较大,在1米以上,而厦大连接这两处出海口的雨水管管道口径却很小,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鲜明对比:一方面,大量的雨水从厦大“争破头”想往海里流,但却因为雨水管过细而挤在管道内,即使出海处口径够大,也没有足够的雨水供给来排海。负责人称,从专业层面来说,这种现象称为两种管道“径流系数”不匹配。
为此,该负责人透露,这一次的改造方案中,专门对西大沟和东大沟两处出海口进行改造,将口径较小的管道替换为1米以上的大口径雨水管,将径流系数完美匹配。
目前,西大沟出海口改造已完成全部46米排水管的布管、护管,以及接口处理等各项施工,接下来,市政部门将继续对东大沟口实施相似改造,使厦大片区雨水能更快、更多地入海。
管网升级 片区排水系统全面改造
除了泵站升级和入海口改造,市政部门透露,目前,厦大和其周边区域已被明确列为单独的防洪整改片区。而这一次的改造方案还将对厦大和其周边片区的排洪管网和排水体系彻底升级。
一方面,厦大周边中山路、思明南路、演武路,以及厦港片区刚刚完成排洪沟清淤,下一步,根据方案,厦大本身的排洪管网也将完成一次梳理,除了进行“清肠”,对于受损、老旧严重的管道也将实施修补,另外,需要新增管道和雨水口的地方将一并改造。
同时,对于厦大周边片区的排水系统,也将进行修补、新增管道和加密雨水口等措施。
未来,厦大和周边排水管网都改造完毕后,将成为一个加强版的排水系统,这个片区的行洪能力也将进一步升级。目前,具体的管网改造方案正报市政府审批中。
两大焦点
情人谷、芙蓉湖要不要放水?
随着厦大积水整改不断推进,相关的争论也开始显现。
市政部门相关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根据目前计划,除了泵站、排海、管网升级外,厦大内涝改造方案还提出,将校区内情人谷和芙蓉湖两大水体功能,重点调整为蓄洪和防涝。
这意味着,只要雨季来临或大雨将至,就必须通过闸门或泵站提前将两大湖泊的水放空大半,腾出足够空间,以储存大量雨水。
不过,这样一来,水被抽走后,水中杂物或石块就会裸露在外,对于拥有“最美校园”的厦大来说,无疑会损失不少美景,而这也成为目前最大争论点,反对者认为,泵站修好并扩容后,已足够应对暴雨袭击,而赞成者则担心若今后突遇去年一般的强力暴雨,难免被淹,因此需要提前预留空间。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方正对此进行最后讨论,到底会不会实施尚待确定。
排水管理如何更专业?
去年,厦大两大排水泵站突然故障,引来争议。
昨日,市政部门负责排水的专业人士向导报记者坦言,一般的排水泵站,即使未到雨季,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且成本不低,尤其到了雨季前,必须彻底检修。相比之下,厦大对泵站的管理工作则稍显“业余”。
鉴于此,导报记者昨日从厦大方了解到,目前学校已制定了泵站常态维护和管养机制。昨天的大雨过后,后勤人员便第一时间赶赴校区各点,进行积水巡查和排除工作,今后,这种专业管理体制将一直持续。
相关新闻
湖滨南路现“小水池” 市政部门邀市民找“补丁”
昨日,暴雨来袭,刚刚完成垫高的湖滨南路,竟也发生了局部积水,甚至在局部区域形成“小水池”。
导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湖滨南路和角滨路交叉点,出现了一个狭长的积水带。同样的情况在故宫路和滨南交界处一带也出现。
对此,市政部门回应称,垫高工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湖滨南路的积水情况,从目前的几次大雨测试和沿线居民反映来看,已经取得初步效果。不过,内涝由多种因素引发,垫高不可能彻底解决积水,下一步将进一步改造,也请市民积极反馈。(记者 陈思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