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猝死发生在医院外挽救生命黄金时间仅4分钟
医生说法
除颤器像“傻瓜机”一学就会使用
记者采访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很专业很复杂的医疗专用仪器。但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蔡彬妮却说,除颤器其实是人人都学得会的“傻瓜机”。
“这种设备是专门面向普通民众的,便携、易于操作,只要稍加培训都能使用。”她说,不用担心它会“误伤好人”,这种仪器能识别病人是否为室颤,如果是就自动放电,否则它根本不放电,是非常安全的。操作时只要根据语音指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
蔡彬妮说,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可暂时维持脑和心脏循环功能,使大脑对缺血的耐受时间有限延长,但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绝大多数的心脏骤停患者所需的是立即电击除颤,促使心脏恢复正常有节律的跳动。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如果病人在1分钟内接受电击除颤,存活几率可达 90%,如果10分钟才进行电击除颤,病人存活的几率就下降到不足5%。
欧洲及美国很早就开展了AED机的普及,人口密集度高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学校、电影院等,AED机随处可见。日本政府则以立法的形式推动AED机的普及,有的豪宅更是将其列为房屋的配套设施。
建议出台免责条款
推广除颤器培训更多人
一名医生告诉记者,自动体外除颤器难以普及的原因,除了费用高,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法律免责,救人者认为叫救护车更妥当。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早日出台“免责条款”,规定经过培训的非医务人员使用自动除颤器急救后,即使患者死亡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这名医生说,厦门3G、4G网络覆盖率高,移动急救前移成为可能。可依托120、医院、社区、急救志愿队伍组建急救体系,并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区域设置自动除颤器。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高速3G、4G网络,能在车站、机场、社区、学校、工厂等各种场所中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并与后台急救中心、医院、社康中心连通,进行数据交换,尽快对病患者实施抢救。此外,建议红十字会无偿培训政府公务人员及普通公众使用除颤器。(文/图 记者 苏奇 通讯员 刘云芳 潘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