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餐饮也“上山下乡” 设备食材要装两三个集装箱
【行头】
设备食材要装两三个集装箱
吴伟介绍,为了开拓外烩市场,荣誉集团做了不少投入,包括专门定制了4部多层保温车。“因为在外场,厨房和宴席地点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没有用保温车,菜运到吃饭地时都凉了。”
“我们就像部队行军途中安营扎寨一样,带上所有行头、食材,有时要装两三个集装箱。大客车运载穿戴酒店工作服的厨师、传菜员、迎宾员来到外场。服务、菜品都和酒店一样,并不会因为是外场而较为逊色。”吴伟说,为了确保菜肴食品安全,临时搭建的厨房也要符合规范,他们会临时搭起帐篷,将带来的酒店厨房设备按照厨房操作间的规范进行安装,厨房外有保安人员值守,不让外人进入。
酒店工程部、质检部、保洁部人员也会到位,万一水管不通、临时停电,都可以现场解决。
“而且,我们与专业的婚庆公司配合,可以将现场布置得美轮美奂,非常高档、气派,和在酒店办宴席的氛围完全一样。”吴伟说,有一次,一家水泥厂老板要办婚宴,厂房很大,但较脏,老板很担心效果。经过精心策划后,厂房铺上了红地毯,四周拉起了彩绸,墙上打出了LED屏,“来宾步入其中,仿佛进入了大剧院,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个水泥厂厂房。”
【转型】
外烩业务拓展酒楼生存空间
记者了解到,多家高端酒楼都将外烩业务做为酒楼转型的主攻方向。佳丽集团去年来也承办了多场外烩宴席。漳州的千禧大酒楼明确提出“送宴席下乡”,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等各个工厂或乡村大显身手。“在厂区的订货会,楼盘的售楼处户外活动现场,能吃到由高端酒楼制作的中西美味佳肴,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多了,这都是酒楼开发外烩业务的成果。”厦门市餐饮同业公会副会长郑庆喜说。
他认为,对于酒楼而言,发展外烩业务,变“坐商”为“行商”,大大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家门口、厂区内就能享受到高端酒楼的专业服务、菜肴,也是一件乐事。“毕竟,在一些小县城或乡镇村庄,也有不少‘土豪’,乐意为自己办一场上档次的宴席,但以往高端餐饮懒得接手这类业务,‘土豪’的乡亲们也不习惯到城里高端酒楼吃饭。高端餐饮的外烩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类需求。”
吴伟说,与内场相比,经营外烩要增加不少成本,每场至少需增加几千元的运费等等,不过,他们没有因此提高宴席价格。“毕竟现在处于转型、开拓阶段,只能自己消化增加的成本,薄利多销,吸引更多消费者。”
【变化】
乡村厨师感受到竞争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乡村、厂区操办大型宴席的业务早已存在,不过,以前经营这类业务的多数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厨师,可以说是“偏门生意”。
福春姜母鸭负责人洪水拱经营乡村、厂区宴席多年。面对如今高端餐饮“抢食”乡村、厂区宴席的架势,他感觉,这一“偏门生意”如今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了。
“我经营乡村宴席,服务员是一些家庭主妇,经过简单培训,需要时才召集她们。因为在外场做菜,设备比较简单,有些菜是做不来的。”洪水拱说,这类“传统”的乡村宴席,服务、环境上可能不如高端酒店,但价格实在,“菜金可高可低,一桌几百元到几千元都可承接,我的利润空间只有15%~20%。”
他认为,今后外烩市场可能也会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文/记者 刘丽英 制图/郭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