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品受创电子礼品卡热销 操作简单还可套现
据小凌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店到现在,她经手的礼品卡就已超过百万元,如今赶上年关,又是送礼的高峰期,销量更是可观。“赚完这一波,收入就可上10万了。”
在小凌的网店中,记者看到,其中最抢手的是面值1000元的礼品卡。“1000元拿得出手,人家收起来也比较不担心。其中,京东礼品卡比较受欢迎,因为京东商城的物品种类丰富,价格也比较实惠。”小凌说,而8000元以上的面值也偶有交易,只是数量相对较少。
一家知名电商平台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商城推出了电子礼品卡,每笔订单不得超过5000元,但可分多次下单,最好的销量达到10多万。
至于购买礼品卡的用途,多数销售人员都讳莫如深,但从其网站打出的“送礼神器”、“商务馈赠”等宣传口号不难看出,购买者多是为了送礼。
操作简单还可套现
购买电子礼品卡怎么操作?记者选择了一张面值为50元的某知名网站推出的电子卡,通过网上支付完成购买。显示购买成功后,即可通过密码下载电子卡的卡号和密码。记者随后将卡号和密码通过短信发送给一位朋友,他就可在该平台选好商品后,用得到的卡号和密码完成支付。整个过程非常便捷,两人也都无需见面。
此外,购买礼品卡后,可根据自己需要开普通发票,发票内容可写成“办公用品”等。买完购物卡后,这些卡还可根据需要寄到任意指定地方。
记者还注意到,收礼人如果不想在网站购物,也可将电子礼品卡卖给“黄牛”。“网上很多人在回收,回收价一般都在9折以上。”小凌说,“我也回收礼品卡,一买一卖赚取中间的差价,几乎是零成本。”
记者观察
线上实名
遏制腐败
以往若有人“送礼”,必须人到、礼品到。而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网购+快递”的形式无疑让送礼变得更加隐蔽。而电子礼品卡正因其独有的隐蔽性特点,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据悉,电子礼品卡的出现,暴露出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仍存有诸多漏洞,给送礼之风提供了土壤。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但尚未有涉及电子礼品卡的相关管理规定;另一方面,虚开发票行为仍然普遍存在,也给公款送礼提供了空间。
业内人士建议,要尽快制定网络销售礼品的规范,不仅购卡实名,用卡也要实名,不仅线下实名,线上也要实名,不仅要限制单卡金额,还要限制单卡销售数目,从多方面遏制腐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