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4G套餐资费遭吐槽 将推进全国统一资费
用户对“飞一般”速度带来“非一般”流量的担忧不无道理。靠简单除法运算得出的“50元套餐6秒用完”的精打细算,正是这种担忧的表现之一。这种对自身通信消费的担忧,引起许多消费者的共鸣。但本身就站不住脚的吐槽,经过媒体有偏差的传播,却演变成一场对运营商资费的讨伐。
“6秒花完50元”最大的漏洞在于,将数据流量单位M(Byte)和网络流量单位比特(bit)画上了等号。数据流量单位是字节,流量单位是比特,1字节约等于8比特。因此,即使按照理论峰值来计算,消耗600MB流量需要的时间也是48秒而非6秒。对此,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撰写博客文章表示,100Mb每秒是TD-LTE理论上的极限速度,无线网络受网络质量和用户聚集程度影响很大,每秒钟的网络速度,没人时100M,有人时20M,人多时几M,信号不好时可能更低。传输数据时,校验位会占用一部分传输流量,这也会降低实际内容的传输速度。
争论里,也有网友表述了相同观点——极限速率是单个用户独享所有资源时才会发生,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那就不叫是极限速率,而是平均速率了。因此,在实际使用4G网络中,根据信号接收强度,一般速率约为20M~90M/秒,使用600M流量至少也得需要数分钟的时间,6秒钟花完50元的说法不靠谱。
在上海移动之前的4G测试期间,友好用户月均流量高达5.59G,甚至超出了套餐5G流量的上限。因此, 除了“6秒花完50元”的忧虑外,4G流量套餐公布后,网友还不约而同地担心套餐不够用直接导致流量费攀升,4G手机买得起用不起。“这就好比把一辆劳斯莱斯轿车送给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人家依然消费不起!”还有网友认为,要是用4G看视频和看电影,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流量应该有个封顶,消费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应该收费。
对此,付亮认为,一说4G必说下载速度必举例下载电影本身就是宣传误区,由于无线资源是有限的,即使到了4G时代,网络传输流量的成本远高于固网,普通手机用户也是消耗不起太多流量的,更不要说无休止地看视频。事实上,即使在3G甚至是2G网络上,也有不少资深低头族的手机流量超过套餐上限,但其中视频所占比例远不及微博、地图之类的应用。因此,对流量不够用的忧虑似乎有些多余,4G之快,在于提升网速延迟等待时间,让用户上网(看新闻、刷微博、玩游戏)等待的时间更短一些。正如微博网友@奥卡姆剃刀所说:以刷微博为例,用户期望的是手指一动几毫秒就刷新完毕,然后慢慢观看,而不是就相同的流量慢慢地刷上1分钟。目前,运营商都有提供流量提醒服务,只要用户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套餐,月月流量超标导致通信费用猛增的情况相信不会是常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