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上当受骗和学历无关 高校一大学生被骗45万元

2013-12-25 08:21 来源:海峡导报 1

试题摘选

  受骗对象:厦门各大高校大学生、研究生

  受骗特点:13种诈骗手段

  受骗地点:校园内外

  一句感言:上当受骗,和学历无关

史上最多 大学生被骗45万元
  
  很多人以为,凭着高校大学生的高智商和高学历,他们应该不会被骗。事实正好相反。

  12月22日,一名高校学生在淘宝上给手机充值,被骗帮人“刷信誉”赚钱,汇了7100元。当天,另一名大学生看到网络招聘,被骗去购买网络游戏币10个,花了1000元。

  12月18日,有骗子以“快递签错”为由,谎称银行要从一大学生的银行卡里扣钱,骗走2757元。

  被骗最多的一名女大学生,接到自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的电话,说她的包裹涉嫌贩卖毒品,牵涉到重案,要查清她的资金来源,让她去银行办了“电子银行密码器”,把三张银行卡绑在一起,最后划走了将近45万元的款项,堪称学生被骗金额“史上最多”。

  上述案例不过是其中一部分。厦门的高校区分散在厦大和集美学村两地,据了解,诈骗警情最高时达到50%-57%。

新旧通吃 13种诈骗易得逞

  为什么大学生会被骗?昨天,一位民警为导报记者列出了高校中常见的13种诈骗手段,令人惊讶的是,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诈骗方式,有的甚至非常老套,也能得逞。

  比如,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谁”的诈骗,12月10日,一名大学生为此被骗走了1000元。另外,类似“虚假中奖短信”、冒充QQ好友诈骗等“千年老骗”,仍然还有市扬。

  综合厦大、集美学村的发案情况来看,大学生最容易上当的是网络购物、刷信誉度、购物退款、虚假招聘广告、特价机票或火车票等,这和大学生经常上网有一定关系。

  以虚假招聘广告为例,由于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兼职,故而上当者颇多。在民警一份关于大学生受骗的记录上,导报记者看到,12月10日和12月21日,均有厦大学子为此被骗1100元和1000元。

  而今年以来在社会上兴起的“邮包有毒品”、“电子银行密码器升级”等诈骗手段,在学生当中同样“吃得开”。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北站交通疏运保障方案出台 分两阶段执行
下一条:易中天微信号为“yztzhs” 多人冒充其微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