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黑豆腐作坊日产假“银祥”豆腐2.5吨遭群众举报

2013-12-02 08:38 来源:厦门网 0

  执法人员发现,不少豆腐成品上印有假冒的“银祥”商标,现场还有不少刻制有“银祥”底纹的塑料筐。随行的银祥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小作坊使用有我们底纹的塑料筐,生产出来的豆腐上面就印有‘银祥’的字样。”

  提到“潘兴豆制品加工厂”,市民评代表和银祥集团的相关人员都不陌生,银祥集团工作人员已经是第三次配合相关部门到这里检查了;市民评代表2011年7月也曾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过查处(详见本报2011年7月11日《执法人员夜查“山寨”银祥豆腐作坊》)。

劣质黄豆生产假冒“银祥”豆腐

  在“潘兴豆制品加工厂”不远处,检查人员发现了另一家无证照豆腐加工作坊。相比前者,这家的卫生条件更加恶劣,生产原料已经发霉变质,生产工具也污迹斑斑,不堪入目。然而就是用这样的原料生产出的豆腐,竟然堂而皇之地使用了“银祥”商标。

  随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位于湖里高林马厝社的一家豆腐加工作坊,作坊门口摆放了大量准备发货的豆腐。这家作坊的卫生条件同样恶劣,对面就是猪圈,空气中弥漫着酸臭味,屋内发霉发臭的塑料桶随处可见,在一个小房间内堆放着制作豆制品的原材料,都是劣质黄豆。见到检查人员,工人们视若无睹,继续埋头生产。检查人员在这个无证照的作坊里,同样发现了假冒“银祥”商标的情况。

市纠风办将敦促部门严查

  当晚,检查发现的三家黑豆腐作坊,日产量大约在2.5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金山、江头、中埔等岛内农贸市场,他们一般选择凌晨1点多生产配送,由于目前市场上“银祥”品牌占有率较高,他们多假冒“银祥”品牌进行销售。

  执法人员表示,这三家作坊的产品不仅质量没有保证,还侵犯了“银祥”的注册商标。工商执法人员现场对涉嫌假冒“银祥”商标的产品进行了查封,质监部门进行了现场检查登记,执法人员现场对涉及假冒“银祥”商标的产品进行了销毁。

  黑豆腐作坊屡屡被查处,却依旧死灰复燃,继续违法生产经营,有关职能部门该如何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执法力度,应当引起深思。一家屡查屡犯的黑作坊,三年来为何没能被彻底整治?相关职能部门是否监管到位?执法人员是否依法履职?下一步,市纠风办将针对上述问题,敦促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查处措施,并查明此前的监管情况,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两岸互认驾照有望得到落实 赴台自驾游将成行
下一条:厦门一29岁男子失恋被甩 多次一夜情后“染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