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人群日益壮大 健康遭智能终端侵蚀
大脑
太依赖手机,出现“数码痴呆”
别看小涵才读初二,他已经是个“老手机”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现在他对智能手机的功能可谓是了如指掌。
在小涵的手中,手机还是个学习的好帮手,比如,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作业,他就直接用手机照下来,还比如上课时他把老师讲的直接录下来,既节省了记笔记的时间,还可以让笔记很完整。
但这一年来,妈妈发现小涵出现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健忘”,“学习上记东西比较费力,生活上经常丢三落四的”。到医院咨询医生后,医生说,小涵这种状态可以套用上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数码痴呆”,国外有些研究已经指出,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记忆障碍。
医生提醒:青少年时期恰恰是脑部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将影响他们脑部的发育。
颈椎
离不开屏幕,莫名其妙呕吐
大学老师杨先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屏幕了,上网读论文、QQ讨论课题、发微信联系朋友、微博看笑话、夜里抱着平板电脑入睡……
前些日子他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呕吐,外加阵发地天旋地转,想不出原因,最后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颈椎病。
医生指出,原本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的颈椎病,已出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有很多种成因,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如低头打字、低头搓麻将、低头看书等等,智能终端普及后,诱因又多了一大项——低头玩手机、电脑。
医生提醒:低头时间长了,要抬头活动,晚上睡觉时,可以适当垫高肩部和颈部,平时多做些运动,如游泳、打羽毛球和篮球等。
相关链接
“低头族”要警惕视频终端综合征
在采访中,各科室的医生们不约而同地提醒“低头族”要警惕“视频终端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时间在视频终端前操作和注视荧光屏而出现的一组无特征的症状:包括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额头压迫感、恶心、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脱发等;肩颈腕综合征,如麻木、感觉异常及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部酸痛不适等;眼部症状,如视疲劳、干眼症、眼部发痒、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以及食欲减退、便秘、抵抗力下降,甚至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