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人”5个月5次手术 17年后终于站起来了
本报3月29日报道
在两岸慈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蜷缩床脚17年的翔安小伙杨晓东,在赴台治疗5个多月、前后经历5次手术后,终于挺起胸膛重新站起来了。明天,在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将和妈妈一起返回厦门。昨天,记者连线身在台湾的晓东母子分享他们的喜悦, 他们感谢本报关注报道并呼吁募集捐款,同时也感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和鼓励。
相关新闻:
男子蜷缩床脚17年无法再站立成两岸慈善机构联合赴台救助第一人
挑战
身体弯曲超过200度 手术难度堪比登月
昨天上午,台湾慈济会和厦门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为晓东母子举办一场感恩会,会上,晓东以17年后再次站立的姿势向大家表示感激之情。此外,晓东妈妈因车祸被撞断的右脚也康复了,可以自由走动。
“这真的是一个奇迹,来自两岸同胞的爱让这奇迹发生了。”陪同参与晓东母子赴台治疗的台湾慈济义工陈州明介绍说,慈济医院的医生检查时发现,晓东身体弯曲超过惊人的200度,头脚接近重合,连拍片都很难,可以说是世界上身体弯曲程度最高的人,有些医生会诊时曾说:“要让他站起来,简直比登月还难”。
陈州明说,这场手术的难度之大,难以想象。如果一不小心破坏脊椎神经,晓东很可能成为植物人;如果不小心切到血管,晓东可能会命丧手术台。
最终,在世界顶尖医生的治疗下,在两岸爱心人士的鼓励下,晓东前后经历了5次手术,终于创造了奇迹——手术后,他蜷缩的身体拉开了40厘米左右。睁开眼不再是贴着额头的膝盖,晓东当然很开心。如今,他不仅可以凭借拐杖走路,而且不靠拐杖也能缓慢走几小步,这让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康复
重树信心愿意沟通 喜欢上走路的感觉
据了解,晓东母子将于明天中午1点左右抵达厦门高崎机场。与他们随行的不仅有专程赴台迎接的我市慈善总会5位工作人员,还有台湾慈济会派出的专门医师,这位医师将来厦门帮助晓东做后期康复。
要离台了,晓东母子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们期待着赶快回家,让广大关心他们的厦门市民看到治疗奇迹;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舍不得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结识的新朋友,是他们的鼓励和耐心,才让晓东站了起来。
据晓东的妈妈朱金钗介绍,她们刚到台湾下了飞机,就有人给她们送来鲜花和水果,而从台北乘火车前往花莲时,还有很多人来站台送别。医院的医生、护工们,还有热心的义工们,对晓东都格外照顾。因为手术后疼痛,晓东有段时间脾气暴躁,还会大声吼叫,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医院换了几次护工,而义工们则常常带他一起去鼓励其他病患,帮助他进行心理建设。慢慢地,晓东的情绪转好,也愿意和大家沟通了。
现在,晓东在医院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用助步器爬楼梯锻炼,他喜欢上这种久违地可以直起身子走路的感觉。
【背景】
晚报率先报道 牵动两岸救助
“真的非常感谢大家,没有大家的帮忙,我家晓东一辈子估计都没有机会站起来。”没读过书的朱金钗用简朴的话语,表达了感激之情。她说,市慈善总会帮她们出了治疗费用;而晚报从一开始就报道了她们的困境,让更多的爱心人伸出援手。
作为两岸慈善机构联合赴台救助的第一人,杨晓东的病情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今年3月29日,本报率先报道了杨晓东这个患强直性脊柱炎、蜷缩床脚17年的31岁翔安内厝小伙子。报道见报后,引起强烈反响和轰动,众多爱心市民和单位团体先后前去他家看望关心并捐赠款项。小鱼网与晚报携手,在网络上呼吁市民们为晓东赴台治疗筹集费用,一个多月时间网友们筹集了数万元款项。
在两岸慈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晓东母子于今年5月23日一同赴台治疗,并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市慈善总会和台湾慈济会相关人员说,接力救治杨晓东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再一次展现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强大力量。台湾慈济会更表示,将来如果还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会再尽力帮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