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15年将建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国家级生态市
厦门优美的环境让不少外地人向往。
【行动目标】
2015年,建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国家级生态市。2021年,厦门本岛建成低碳生态岛,全市基本建成生态经济高度发达、生态环境温馨宜居、生态文化和谐繁荣、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美丽厦门”,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
【行动策略】
建立推进机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时点评和协调生态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投入机制。制定土地使用、贷款贴息、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
健全法制机制。加快《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立法进程,构建生态市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监督机制。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干部约谈的重要内容。
解读“十大行动”计划
产业升级行动
机制创新行动
收入倍增行动
健康生活行动邻里和美行动
智慧名城行动
生态优美行动
文化提升行动
同胞融合行动
党建保障行动
【部门行动】
透视厦门这些年的成长轨迹,“生态”的烙印清晰可见。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家级生态市”如今也正由一个模糊的愿景变为越来越清晰的目标——2015年,我市将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国家级生态市。
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成为当前缔造美丽厦门的一个强劲的引擎。近日,市环保局按照行动策略,迅速定制实施计划,昨天,他们又举办战略规划座谈研讨会,共同谋划推进美丽厦门建设——所有的努力,都将让厦门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
抓好生态规划
建立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已被提上日程。我市将划定生态红线,制定生态红线区的管控措施,提高生态建设重点保护区和控制开发区的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
提升发展方式,包括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信息化“ 四化”同步,打造信息消费创新示范城市。
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健全以土地、水、能源等约束性指标为主的考核倒逼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和总量指标交易机制,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提升环境优势
建设温馨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生态保育”,将成接下来缔造美丽厦门的崭新词汇。我市将分类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打造陆域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沿海蓝色“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沿河流、山体和交通干线的三类生态廊道。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构建多元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全市无劣五类水体;加强社会噪声管理,营造安静生活环境;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与综合利用体系,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这些,将构成我市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
生态修复,无疑是厦门提升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加强海域综合治理,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实施岛外十条溪流污染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