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将投一亿为岛内排涝改造积水点

2013-07-27 11:23 来源:海峡导报 0

组合拳3 多个城中村将率先治涝

岛内城中村满是硬伤,困扰居民的这一痛处,也有望缓解。

市政园林局方面表示,将对厦门一些“村改居”社区率先进行改造提升,实施工程性整改措施,提升当地的行洪能力。

在禾山街道围里社区,整治工程计划在云顶北路东侧新建一座雨水泵站。这座泵站将解决坂上、县后、围里等社区共计约54公顷汇水面积的排水问题。

西潘社区西侧原本有一条排水明渠,断面达2.5米×1.5米,但后来被改成了一条管径仅400毫米的排水管,行洪能力大幅下降。为此,拟改造社区内现有的排洪明渠,打通下游出水通道,还要对局部排水瓶颈进行改造,把管径400毫米的雨水管换成管径1200毫米的雨水管。

此外,市政部门还将改造高林社区的现有排水明渠,进行清淤,并拟因地制宜地建设洪水头雨水排放系统,提升区域的行洪能力。部门回应厦大拟改造排洪系统

针对本报披露的“厦大排水泵关键时刻‘歇菜’,加剧校园内涝”问题,厦大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探讨从基础设施上提高厦大等地的抗灾能力。

据悉,目前探讨的思路,包括在厦门大学西片区新增排洪沟,将校园雨水直接引到海里;再者,就是改造排水泵,增加其功率,以加强其排水能力,但具体方案还未有定论。读者支招制度督促各部门治涝

读者陈祖灏:整治城市内涝,需要城市决策者的良心和决心。但仅仅依靠城市良心、决心还不够,更需要法律法规的硬约束。让法规制度管理城市内涝才是最可靠的办法。用制度和落实力的兜底倒逼下水道的良心工程。让城市的光鲜不仅闪烁在地上,更表现在地下,让老百姓能够方便地看到地下排涝系统的毛细血管。

通过制度让所有的决策者深思熟虑,有关部门再加大整治力度,不敢怠慢下水道这一良心工程。

本报仔细剖析,城市内涝根在城市外。但愿追问可以抛砖引玉,引发社会各方面关注。毕竟,厦门连连内涝,百姓伤不起啊! 

尽量铺有孔的地砖

网友“美丽日记”:一些地方可以尽量铺那种一孔一孔的砖,不要老是铺水泥石头,封得死死的,一点缝都没有,那些孔长出草来就好了。

鞋和鞋带不要分开买

网友“天猫喵了个咪”: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下水道建设维护没有同步进行,就好像鞋子和鞋带分开购买一样滑稽。

增加一些有孔的“筛子”

网友“laomaopi”:除了管道式的排水,还需要全渗漏式的。在可能和需要的地方尽量扎落水孔、渗漏井,就地解决,减少径流。

要研究渗漏孔的分布密度、深度、防止堵塞等问题。把一个滴水不漏的“锅底”改造成万千小孔的“筛子”,让雨水就地或者流不多远就渗到地下,归于土壤。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女子与网友一夜情被丈夫捉奸 诬陷网友强奸
下一条:厦门男子为讨15万合同款 抓住亲生女泼汽油欲自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