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带着洋标签闯国内市场
[数据]厦门外贸难言乐观
事实上,不敢接订单的不光是李女士这样的小型外贸企业。日前,商务部就当前外贸形势向商务部重点联系的千余家企业做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83.7%的企业反映出口利润下降,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
厦门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厦门市外贸总值创年内新高,其中,5月出口46.9亿美元,增长13.9%。但是,海关数据同样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的最近12个月里,厦门市企业出口同比增幅低于13.9%的月份有7个月。这其中有4个月增幅不到两位数,更有2个月增幅为负。
昨日公布的宏观数据也不太乐观。目前的经济“弱复苏”态势很可能仍将继续,中小型企业更是面临较大压力。昨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2013年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创近4个月来新低。按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到50%。
[故事]前有订单骤降,后有人民币升值
“做外贸就像炒股被套”
“利润少了不说,就像炒股被套牢,很痛苦。”李女士从十多年前开始向欧洲市场(主要是德国市场)出口鞋子,可是,近几年欧洲市场整体不景气,加上人民币持续停留在升值通道,让原本可以轻松赚钱的生意变得越来越艰难。在这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少厦门外贸企业产生了跟李女士一样的情绪。
“一直在压缩利润空间,这让人很难忍受,更何况这种改变肯定不能持续下去。”李女士介绍,凭借进入市场较早等有利因素,她积攒了几个需求比较稳定的客户,可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接受利润减少的现状,“至少少赚了一半吧”。
幸运的是,李女士只是中间贸易商,没有工厂、工人这些问题,她发现有些合作工厂差不多已经入不敷出了。她说,现在接新订单太操心,一不小心甚至“利润就没了”,所以,只执行老订单。
“不过,我们还不到为生存问题发愁的地步。”李女士表示,虽然利润大大不及过去,但像她这样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维持下去没太大问题。只是部分外贸工厂可能会更煎熬一些,“它们的利润水平比我们要低一些”。
李女士表示,看好目前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所以不会考虑转型或者转行。“转型需要资金,现在有现金的恐怕也不会轻易投进去。”她还打了个比方:“就跟炒股一样,被套之后就立马割肉吗?”
[支招]可考虑将工厂外迁
“就目前的外贸形势而言,企业会感到无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陈善昂表示,仍然存在一些应对方法。比如,稍具规模的企业可以考虑将工厂外迁,到成本更低的区域去发展。此外,通过远期结汇等方式可以较有效的规避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影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