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500条中华鲟已经饿了近1个月 政府企业想法子施救

2013-06-03 09:59 来源:厦门网 0

  500条中华鲟,饿了将近一个月,随着气温日渐升高,生命安全正遭到威胁。

它们该何去何从?

  有人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有所行动;有人说,民营企业尚且可以花14年养殖,国有企业为何不能多点爱心;有人说,企业愿付出6000万元,各种公益基金怎么能没有行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据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已派人去养殖基地调研,而且还惊动了国家农业部,各方都在为中华鲟的施救方案而努力。

  不过,显然,填饱肚子、挨过高温,解决燃眉之急才是关键。

厦门海洋渔业局:已调研并向农业部汇报

  刚刚过去的周末,艳阳高照,湿润的空气混合30多摄氏度的高温,就好像要把人蒸熟了,厦门汀溪路上一处破败的院落里,500条中华鲟正在日渐升高的水温中,受着煎熬。

  已将近一个月没有进食的它们,昨天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好不容易养了那么大,总不能让它白白死掉。”昨天,一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人员透露,周末这两天,该局已经有相关处室人员到基地调研,该局对500条中华鲟的命运高度关注。

  不仅如此,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去汀溪水库附近养殖基地的,好像还有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领导。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将500条中华鲟面临性命之忧的情况,向国家农业部做了汇报,相信救助中华鲟的具体方案很快就会出来。

  昨天下午,导报记者来到养殖基地,午后的基地大门紧锁,几天前还可供人进出的小门上,出现了一圈清晰的焊接痕迹。基地的工作人员说,上次债主来讨债后,房东就把小门也封了,这几天,基地陆陆续续有人来过,但也都是看看就走了。

  至于500条忍受饥饿、耐着高温的中华鲟,几个工人还是每隔几个小时给它们增氧一次,也会时不时下水观察,但他们心里知道,对中华鲟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基地老板李庭前:很少接触本地管理部门

  蔡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国企员工,看了本报报道,500条中华鲟的命运令他连日来揪心不已,但蔡先生有个疑问———为什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饿了一个月,相关部门才得到消息?为什么是媒体报道后,才有相关部门“嘘寒问暖”?

  一位不愿具名的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内部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缘由:14年来,这个被称为全国最大的中华鲟后备亲鱼资源储备基地,与本地管理部门相交甚少,有时候几年都不见得联络一次。

  养殖基地位于同安汀溪路,距离海洋与渔业局不过区区几十公里;基地里养的是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水产动物,与海洋、渔业都息息相关。

  “我们只知道这个基地,14年来,没有业务指导、没有业务联系、没有政策扶持。”这位内部人员透露,松浩旗下的这个养殖基地,是老板李庭前直接从国家农业部拿到的项目,没有向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报备,自然该局也就很少介入。

  指着几年前中华鲟放流的一张照片,曾经的管理者李先生说,照片上,除了神采奕奕的基地管理人员外,当时见证放流的还有李庭前、长江水产研究所人员和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高层,而这样的合影,在14年的养殖过程中,非常难得。

  对此,导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逃避”中的李庭前。电话里,他不愿多说什么,只是坦承,14年里,他们确实与本地管理部门很少接触,其间相关部门有过几次调研,再就是几次协调放流、协调补贴等事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盘点高考易忽视的考场纪律 考生禁戴能计算的手表
下一条:父亲给儿做鲈鱼汤被鱼刺扎伤感染截肢 病情迅速恶仅50小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