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专家来厦会诊受伤白海豚 患有慢性病需“留院观察”
▲专家们对受伤的白海豚进行检查。
看见白海豚活下来了,参与救援的边警很欣慰。
昨天,本报报道了一只成年中华白海豚在小嶝岛附近滩涂搁浅获救的消息,白海豚的伤情牵动着市民的心。昨日,来自南京和南宁的海洋专家,与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三所的工作人员一起赶赴小嶝岛,对这只白海豚进行会诊。
本报昨日报道,受伤的白海豚被临时安置在翔安一家水产公司的大水池里,身体状况还可以,但一直不肯吃东西。昨日,工作人员将水池的水位降低,然后将白海豚放在一块软垫上。几位专家担心白海豚体能下降,决定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它补充营养。专家们用一根试管,分别将一瓶葡萄糖和生理盐水的注射液灌入白海豚的口中,还尝试将维生素药片藏在两只小鱼里,从它的口中塞进去。
目前除了给白海豚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要对它进行采样分析。专家们给白海豚采集血样,然后送往医院进行化验。此外,还提取了白海豚的胃液,准备进一步分析。
南宁动物园副主任陈月妃表示,她测听后发现,白海豚的心跳偏快,但频率还好。“它估计有点慢性疾病,还有外伤,但不是致命性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鲸豚类专家徐信荣说,具体情况还要等化验结果,分析各项指标后才能开展治疗。白海豚何时能“回家”?两位专家都认为,目前还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再做综合评估。
记者注意到,搁浅的鲸豚类被救活在厦门早有先例。2002年6月25日,一只长2.4米、年龄在5至8岁的雄性宽吻海豚,在漳浦县古雷半岛海滩冲滩搁浅,身上多处受伤。厦门海底世界的技术人员在次日晚,将受伤海豚运到厦门进行抢救。经过3个星期的紧张救治,这只海豚被成功救活。
>>>链接
厦门海域白海豚不足百只
“根据相关研究,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目前不到100只。”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辛建军说,中华白海豚是厦门惟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哺乳动物,也是濒危物种,被称为“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是野生的珍惜海洋物种,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繁育,这一种群目前依然处在濒危边缘,需要各方重视和保护。
在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上,厦门早已做出行动。1997年,厦门建立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颁布实施《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2000年,厦门建立“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中华白海豚等保护物种为核心。近年来,厦门海域逐步减少海上养殖,严格执行伏季休渔,进行增殖放流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边的海洋环境,使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环境得到改善。
白海豚搁浅事件已发生多起
厦门海域曾出现多次中华白海豚搁浅事件。
■2011年11月9日,一只死亡的幼年中华白海豚,在环岛路一国两制牌附近的沙滩上被发现。
■2005年6月3日,一只身长近1米的中华白海豚,被发现躺在白城沙滩上,已经死亡。
■2005年3月15日,火烧屿沙滩发现一只死亡的中华白海豚,约两米多长、体重300多斤。
■2000年3月20日晚,在厦大医院附近的沙滩上,一只中华白海豚死亡,身长1米左右,出生约4个月。
对于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的原因,专家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疾病缠身被水冲到岸上,有的认为是随鱼和乌贼等游到近岸,退潮后搁浅,还有的认为是海洋污染而引起死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