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热议鼓浪屿整治占道摆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2013-05-10 11:52 来源:台海网 0

捏“软柿子”不啃“硬骨头”?  

  多次参与城管执法,导报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城管扫过一条街,有的摊贩物品被查扣,有的没事;有的店家摆在外面的桌椅被收走,有的只是口头警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选择性执法?标准又何在?

  对此,鼓浪屿城管大队一负责人的解释是,一方面是占道摆摊实在太多,而执法队员人手有限,另一方面,执法过程中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有的是初犯,有的则是“重犯”,有的情节较重,有的情节较轻,所以会有所区别对待。

  但实际上导报记者调查发现,有一部分解释并没有被上述负责人说出来:因为一些“硬骨头”的存在,造成了选择性执法。

  “我们只能杀鸡儆猴,不可能全部都抓。”一位基层城管队员坦承。在他看来,所谓的“硬骨头”包括两种人:一种是暴力抗法者;一种是软暴力抗法者,比如“有摊贩把衣服一脱,大叫城管非礼”。

  此外,“鼓浪屿上屡屡被拘留的人就有好多个。”鼓浪屿景区一负责人介绍。私底下有城管队员向导报记者举例,几天前在三丘田码头抱煤气罐对抗的男子,就曾打过城管队员。

  随着调查的深入,导报记者了解到,还有第三种“硬骨头”———和执法人员熟门熟路的商家、摊贩。“可能是碍于人情关系或者面子问题不好管,毕竟在岛上这么久了。”有城管队员解释,欲言又止。“城管如果管得下去,会越管越好管,管不下去,只会越管越难管。”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说。

只管表面不听外来人口声音?

  对于摆摊的整治,始终没有动到根本———外来人口的管理。

  目前,鼓浪屿上的常住人口中,除了鼓浪屿居民,人数最多的是安徽人和龙海人。但是,多位专家记得,在历次关于鼓浪屿整治的座谈会中,挑选出的居民代表中都未见过这两个地方的人士。

  “没有和他们交谈过,没有去走访过,怎么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鼓浪屿申遗顾问何丙仲指出。

  而现实是,在占道摆摊和“野导”的群体中,安徽和龙海籍的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两大群体里有违规违法记录者,只是小部分,“对于外来人口的结构、层次、成分,很少人知道”。

  简单的占道摆摊,牵出的是鼓浪屿“外来人口管理”问题,这在有些鼓浪屿原住民看来,是属于“新鼓浪屿人”。何丙仲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如果只管表面没有深入了解,是一种不作为、不用心的表现,没有真正从办公室走出来。“据我所知,到鼓浪屿的外来人口中,并不是都没有文化,并不都是农民,里面还有党员、干部,有谁知道呢?”一位知情人士反问。

  在连续一个月的采访中,导报记者多次找到鼓浪屿的外来人士代表沟通,了解其生活状态,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对于一些暴力抗法者和违法违规者,即使在外来人口中,都“不受待见”。

  摆摊的深层次问题,显然已超出城管权责。专家分析,政府相关部门只有走入这些摊贩中间,才能够加强正面引导,再经过深入了解,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熟悉他们的赚钱方式等,方能扭转目前的执法环境,引导违法违规者走上正路,而不只是“冰火两重天”。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爷们也患乳腺癌? 专家:无论男女应常自我检查
下一条:同安居民投35万元建个人光伏发电站 省内规模最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