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为自己患"手足癣" 折腾半年后方知是梅毒
误诊
杨女士手掌和脚底冒出许多圆形红斑,诊所的医生诊断她患了“手足癣”。她涂药水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如此折腾了大半年,苦不堪言,到第一医院皮肤科求医才知道自己患的其实是梅毒。
40多岁的杨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困扰自己大半年的“手足癣”其实是二期梅毒。皮肤科专家指出,有些梅毒易与癣症等皮肤病混淆,容易误诊。不仅如此,梅毒潜伏期长,有些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却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如果有不洁性行为,建议进行梅毒血清检测,以防患梅毒。
梅毒当成手足癣治
杨女士是一家建材店老板。几个月来,她手掌和脚底冒出许多圆形红斑,诊所的医生诊断患了手足癣。涂药水后几个星期,红斑块有所缓解,但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如此反反复复,折腾了大半年,杨女士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她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求医。
“她来就诊时,手掌和脚掌长了许多疹块。我第一感觉是,这些疹块并非手足癣那么简单,更像是梅毒,建议查血清。”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勉表示,检查结果正如医生怀疑的一样,杨女士梅毒血清检测呈阳性,也就是二期梅毒,血清滴度大于1:8,具有传染性。
夫妻二人均染梅毒
听说自己染的是梅毒,还会传染,杨女士傻眼了。王勉医生叮嘱她带她的先生来检查,果不其然,她的先生也患了梅毒。不过,与杨女士不同的是,她先生的梅毒血清为阳性,却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隐性梅毒,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杨女士先生的梅毒滴度高于1:8。只要高于1:8就意味着有传染性。”王勉医生说。
二者症状如何区分
梅毒与手足癣的症状如何区分?王勉医生介绍,二期梅毒症状表现在掌跖为绿豆至黄豆大小、铜红色、浸润性斑疹,有领圈样脱屑,不融合,无明显痒感,有一定特征性。而手足癣最好发于第三到第四和第四到第五趾间,皮肤可浸渍发白,足底、足侧可长针尖大小的水疱,破溃后露出糜烂面,水疱干涸后有脱屑,瘙痒明显,结合真菌检查可诊断。
[相关链接
]
近年来梅毒死灰复燃,专家建议:
不洁性行为过后,次月要筛查梅毒
梅毒一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然而,近几年我市梅毒患者明显增多。医生说,不洁性行为是主要原因。
“明显感觉到患梅毒的病人多了。”第一医院皮肤科王勉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病人住院或手术前往往要例行做梅毒筛查。过去确诊的病人不常见。但这一两年来,因为这样被确诊的梅毒病人越来越多,“每星期都有上报的病例”。
据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传播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上世纪60年代,我国宣布基本消灭梅毒。不过,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增加,梅毒死灰复燃。专家认为,梅毒等性病大幅增加,与不洁性行为人群蔓延扩散有关。
王勉说,感染了梅毒但无临床症状的情况并不鲜见。由于许多感染者没有症状或出于个人隐私等原因到“黑诊所”求诊,疾控部门无法统计准确数据。这些“潜伏”的梅毒患者可能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洁身自爱,如果有不洁性行为,最好在1个月后进行梅毒血清检验。”王勉表示,如果能早期发现,使用青霉素治疗,大部分梅毒患者能够治愈。“可是一旦发展到三期梅毒,就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特别是孕妇,如果染梅毒不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就可能生下先天性梅毒儿。”
王勉提醒,由于梅毒易复发,患者即使治愈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随诊3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