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被曝不及自来水 在厦销量急据下降
>>>链接
瓶装水指标
标准很混乱
新京报昨日报道,指出中国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
【疑】在《桶(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中,水质指标仅有21项,远远少于自来水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106项。
诸如汞、银、四氯化碳、甲醛在内的毒理性指标,以及pH值、硬度等较为常见的水质指标,都未出现在瓶装水国标中。
【惑】多个省份出台“山泉水”地方标准,有的名为“天然泉水”,有的则名为“天然山泉水”。
一些省份的山泉水地标,甚至没有对矿物质界限指标作出说明。
矿泉水国标规定,镉的含量应不超过0.003mg/L,但云南、贵州两份地标均放宽至0.005mg/L。
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标准的制定大多都有企业的参与。例如云南的那份地标,起草单位包括5家瓶装水企业;广东的山泉水地标也有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参与。
【谜】新京报记者获得一份可口可乐云南公司的矿物质水企业标准(Q/KKK 0003 S-2009)。
标准显示,该企业的矿物质水,是以纯净水为原料,人工加入硫酸镁,氯化钾制成。作为瓶装水重要毒理指标的镉(镉损害肝和肾脏,对人体危害严重),该标准里也没有。同时,相比自来水国标,可口可乐的这份企业标准也没有汞,铬,氰化物,甲醛等限制指标。而大肠杆菌一项,也比自来水低。
【乱】由于标准的分类混乱,同样是所谓的矿物质水,有的是用纯净水加入食品添加剂制成,有的则是用自来水添加。
【疏】瓶装水出厂前,多只检测感官、微生物等指标,对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往往半年才检测一次。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张书芳对市场上瓶装饮用水溴酸盐(潜在致癌物)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矿泉水的合格率仅50%,矿物质水合格率为66.7%,山泉水为71.4%。
瓶装水标准“起底”示意图
【背景】
农夫山泉陷“三重门”
继有消息称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在一些指标上宽松于自来水标准以后,昨日《京华时报》再爆农夫山泉“三重门”。
第一重门:原料水是否达标存疑的“水源门”。
第二重门:山泉是否名副其实的“名称门”。
第三重门:涉嫌夸大矿物元素含量“营养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