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南普陀寺法堂修缮近半年 珍贵法物或以图册面世

2013-05-02 11:18 来源:厦门网 0

  精美浮雕取材传统文化

   在焕然一新的法堂(藏经阁),记者看到,原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被换成了木作结构,木料采用防腐防潮性能良好的缅甸上等柚木,并喷上汽车用的哑光漆,不仅光可鉴人、潮气不侵,门户浮雕、梁柱、斗拱等精美的木纹也清晰可见。
   据称,这些栩栩如生的浮雕出自惠安能工巧匠之手,取自宗教历史、传统文化和闽南民间题材。法堂一层内墙虽是新筑,外墙仍以原来的红砖逐一砌成,看上去与修缮前并无两样。

滴水槽收集雨水

   令人称奇的还有法堂(藏经阁)外造型独特的滴水槽。水槽其实是一根水管,顶部直通屋檐,以收集雨水,底部则插入阳台地板上放置的石槽里,雨水可由此进入雨水管网,这样能确保藏经阁阳台木地板雨天保持干爽。

 仰望藻井如沐佛光

   修缮后的法堂(藏经阁)看点颇多。例如,二层藏经阁室内的顶棚中央,增设了一个繁复精美的藻井,中心是莲花图案,周围分布着象征吉祥的蝙蝠图案,并有百盏精巧的LED冷光灯点缀其间。门户关闭时,仰望藻井,如见繁星点点,令人如沐佛光。

 法堂地砖不怕“回南天”

   记者走进法堂一层,传说中的砖中极品——“金砖”映入眼帘。“金砖”并非金子制成的,但也非一般的砖,而是一种看上去光润似墨玉、踏上去不滑不涩、敲起来有金石之声的方砖。
   南普陀寺法堂还在地砖表面漆上了桐油,确保吸潮、防滑性能,能越走越亮,即便是在厦门多发的“回南天”潮湿天气里,法堂的地面也能保持干爽。法尊法师说,法堂一层中央位置现在预留了空间,这里将新安奉一尊近4米高的“法身佛”雕像,雕像模型正在制作,材质可能会在木作、玉石之间作比选。

   【背景】

   法堂(藏经阁)位于南普陀寺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造于1936年,为重檐双层建筑,楼上经库,楼下法堂,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2010年8月,法堂开始修缮,法物被转移到寺外存放。2012年11月,法堂完成修缮工程,寄存在寺院外的珍贵法物回迁。

  >>> 链接

   历代经书近万册

   从柚木制成的扶梯登上二层进入藏经阁,一股幽香扑面而来。只见拔地而起的4米高柚木书柜中,浩瀚的经书整齐地分列其中。
   值守的法师介绍说,这里有各朝代经书超过9000册。在珍藏的五套大藏经中,有一套是汉传佛教最早的“碛砂藏”,出自南宋末年;还有一套是公元1922年的“日本新修大正大藏经”,共100本,收录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因为阅读方便,很受读书人欢迎。

 血书经文国内罕见

   国内十分罕见的血书经文这里也有。由明崇祯年间性旭和尚、通戒沙弥尼等人刺血为墨写成的《妙法莲华经》,分列在玻璃柜两侧。除了经书,文物中还有精美绝伦的玉佛及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佛菩萨圣像等等。

珍藏弘一法师手书

   被佛教界尊崇为“佛书”的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也被摊开页面,陈列在精美的玻璃柜中。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艺的先驱者,被后人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生前曾在南普陀寺研经弘法,佛教信众熟知的礼佛赞歌——《三宝歌》就是由法师在南普陀寺创作完成的。2009年,南普陀寺为弘一法师竖立一尊青铜雕像,安奉在寺内,供众生瞻仰。

  24小时专人看护文物

   为确保法物存放安全,法堂(藏经阁)的各关键位置,均设有先进的报警、监视系统,可进行全景监控,24小时运转并有专人值守。
   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寺院方面也在考虑,未来或以图册的形式,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走入公众视野。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市交警支队:闯红灯者处罚记录将纳入诚信系统说法不实
下一条:福利!厦大9名女生自制清凉短裙视频网络走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