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盖起三层楼老母栖身破祖屋 网友声讨当事人喊冤
破旧的墙面要靠这些木头支撑。
屋漏又逢连夜雨,这些天,独居同安祥平卿朴村郭厝里98号的八旬老人陈阿婆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阿婆并非无儿无女,却独居破旧祖屋,引发了网友对其儿子的谴责,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背后另有隐情。网友眼中的“不孝儿子”,在村里人眼里,却是一个勤劳老实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把高龄老母孤身另置一处呢?
记者所见?
中午面线没吃完,就当晚餐吃
昨天上午,记者辗转找到了卿朴村郭厝里98号,这是一处破败的老屋,木门拴住,窗户内传出有人整理物品的声响。见有人来,门随即打开。一名头戴头巾的老阿婆引记者进门,她就是陈阿婆。刚进门是厨房,里面的锅碗瓢盆杂乱堆在地上,门边一口黑锅,掀开一看,里面是刚煮好不久的面线,看上去不太新鲜,里面一丁点儿肉片也见不到。
陈阿婆今年84岁,独居老屋十多年,老人告诉记者,锅里的面线是她的午餐,如果没吃完,准备留下继续当晚餐。老人的卧室门外,坍塌的横梁和倾覆的土墙赫然入目,此处显然是危房。这两天下雨,陈阿婆说,雨一大,屋内便漏水,不过,“住习惯了,用东西挡住就行。”老人不愿多说,侧身弯腰整理屋内杂物,记者留意到,老人衣服上有不少补丁,“要不是日子不好过,谁愿意穿这样的衣服。”阿婆说。
老人自述?
“儿子有房子,不喜欢我去”
陈阿婆讲述,十多年前,她靠给病人或老人当保姆维持生活。现在老了,就出门捡些瓶瓶罐罐,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100多元,现在时常头晕没办法走远路,就近捡破烂,一个月只能卖二三十元,买些油盐回家度日。
“你的儿子,女儿呢?”记者一打听,阿婆老泪纵横,她摆摆手称,“逢年过节,儿子就端点油饭和青菜来,没有给过她钱,女儿嫁得比较远,也来得少。”对于儿女,老人不愿多说。
八旬老人独居破屋,没有享受天伦之乐,老人的解释是,“儿子有房子,不喜欢我去,我也不喜欢去住。”
儿子解释?
接老人来家中住过,生活习惯有矛盾
陈阿婆的遭遇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和愤怒——“如此不孝,实在看不下去!”、“为人子女,如此不孝,谴责!”等等,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强烈谴责陈阿婆儿女的不孝。
破败的祖屋旁住了多位邻居,记者试图从他们口中探知情况,“我们刚出门回来,不知道情况。”说起老人,本以为邻居们也会像网友一样,极力谴责老人的儿子,可邻居对此讳莫如深。一位阿婆指着前方100米远的一栋三层楼说,那是陈阿婆儿子的家,让记者自己去了解情况。
记者随后见到了陈阿婆儿子老吕,他是一名泥水匠,正在门口绑钢筋。“我听说网上有人骂我,可是我真的很冤,因为没人听我诉说。”吕先生说,毕竟是亲生的,自己怎么可能不管老母亲。他说,早些年,自家的地还没被征用,他会挑整担的米和地瓜给母亲,七八年前,征地款8000多元,他一次性给了母亲;2007年也给过她3000多元。
“如果没有钱用,就找我拿。”吕先生说,阿婆花销不大,也并非没钱,以前不时还给老人钱,可是老人家会把钱集中起来给私人放贷,担心老人被人骗,这两三年就少给老人现金。不过,但凡家里有好吃的,也会给老人送一份过去。
吕先生说,前年老人有到家中小住一个来月,不过,老人习惯捡一些垃圾回来,把家里弄脏,“我有让她不要捡她不听,在生活习惯上确实有矛盾,老人后来就说住不惯,又搬回老屋住了。”
村民看法?
阿婆有存款,儿子还算孝顺
采访中,多名邻居当面证实,吕先生并非不孝之人,“他做泥水工,早出晚归,比较没有时间,不过,人还是孝顺的。”一位邻居称,遇到吕先生忙时,自己还帮他送过好吃的给老人。
卿朴村村委会的一位人士说,陈阿婆母子俩的关系,村委会介入调解了好几年,“毕竟老人住破屋,儿子住三层楼,总不是太好看,我们都在尽力调解。”据介绍,凡是遇到刮大风或者大雨天,街道办和村委会便会将陈阿婆转移出老屋,有时候就安排老人住到儿子家。
村委会的人说,他们了解过,陈阿婆有一定的存款,她儿子并非对老人不闻不问,在村里,吕先生口碑不错,是个勤劳肯干的人。
经过协调,目前,老吕答应在老屋旁另盖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间给老人住,工人都叫好了,只等天晴开工。老吕本人也保证,工作忙时,仍要尽量抽时间去关心老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