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减负令初见成效 作业少了放学早了孩子笑了

2013-03-11 10:00 来源:厦门网 0

  几乎每位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在问:减负令能坚持多久?赞成减负的人希望它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坚决贯彻,“长命百岁”;反对的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教育局的一次“作秀”,笃定这次的减负摆脱不了前任的命运,寿命不会长。甚至不少人预料:减负令很快会被“翻盘”——教育局通知三月份要下校检查,因此,至少在三月份,学校不敢顶风作案,但是,过了三月份,“就不好说了”。

  一所学校负责人说,减负的艰巨性在于:如果没有有效监控,那么,100所学校,99所学校都减负了,只要有一所学校继续加压,那么,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减负寿命悲观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是:评价制度、考试制度不改的话,减负永远没有成功的那天。譬如说,为数不少的老师认为,如果不改变以成绩来评价老师的评价制度,为老师减负的话,那么,老师还是无法真正为学生减负。

  当然,评价制度、考试制度是减负成败的一个关键,但是,这类“非等到制度改变才减负”的观点也有两个致命点:一是:如果评价制度暂时还无法大改变的话,那么,成绩的提高是不是一定要用题海战术?有没有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一边继续往制度上增添柴火,一边指望制度改变,那么,永远也没有制度改变的那天。

减负之后孩子在家该干啥

  居然还有家长希望孩子能重新回到被小山似的作业“蹂躏”的日子里,这真是匪夷所思。

  不过,这其实也不奇怪,其中原因除了担心孩子因为减负而失去未来竞争力之外,多数父母的焦虑来自于眼前:孩子已经习惯所有的课余时间被作业和老师的各种指令占据,面对减负后留出的时间和空间,反倒不知所措。

  因此,我们常看到父母这样“控诉”减负的“罪状”:作业少了后,孩子回家后无所事事,加上家里没有老人,孩子就可劲地看电视、玩电脑。

  每次减负中,这种“控诉”相当流行。奇怪的是,似乎没有人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除了写作业之外,就只会看电视、玩电脑?这是谁的错?

  这真不应该让减负来背黑锅。父母们总是在抱怨中国的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事实上,他们中不少人的育儿方法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了“做作业”这一条控制孩子的工具,他们就会焦虑——他们没有教会孩子主导自由支配时间的习惯。

  减负之后要做些什么?有很多事可以做,阅读、运动、培养兴趣,甚至玩。在玩上面,大多数大人似乎忘记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当然,另一方面,是由于被传统观念僵化了的我们,潜意识认为玩是罪恶的,至少是无意义的,这使我们丧失了玩的能力。

  减负之后家长的焦虑还暴露出一个问题,不少家长并不懂得和孩子相处。他们只会问:作业做完了吗?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话题可以和孩子探讨,譬如: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心情如何?有什么开心的事吗?还可以和他探讨他喜欢的东西。

  有人说,家长这段的焦虑,是重压突然被掀掉带来的茫然,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不过,从现在看来,单靠时间是无法改变父母的——减负除了给孩子少布置作业,还应该开设父母课堂,告诉他们减负后该干啥,干啥才是有用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薛岭山发生今年第三次火灾 幸及时将大火扑灭
下一条:“双胞胎”皮卡停在一起 司机开走别人皮卡浑然不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