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进行新一轮换展 新文物下月与您见面

曾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展出的文物。
近日,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的百年老建筑里,一场跨越千里的文物“换岗”正在进行。10月30日起,这座坐落于“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的博物馆暂时闭馆。展厅内,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离岛手续”——118件常设展文物和34件特展文物,将结束在厦门的“旅居”,返回故宫博物院。
“文物‘回京’不是终点,而是新相遇的起点。”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文物“回京” 是新相遇的起点
10月下旬的一个清晨,故宫博物院和文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对着一件件文物进行最后的“点交”——这是文物运输中特有的程序。双方人员逐件检查文物状况,确认完好无损后共同签字。随后,专业的文物运输团队将这批珍贵展品打包装箱,确保这些文化瑰宝安全回京。
这次“回京”文物阵容堪称豪华:洋瓷镶铜瓶式烛台闪烁着欧洲工艺的光芒,铜制人物像凝固着异域神情,红漆描金花卉纹长方笔匣展现东方匠人眼中的西方审美,还有末代皇帝溥仪曾坐过的沙发等,它们共同构成常设展“海国微澜——故宫博物院藏外国文物展”的精彩篇章。
除了常设展的118件文物,今年特展“龙与百合花的相遇”中的34件展品也一同“回京”。这些文物珍品,将在故宫的库房中“休息”,等待下一次亮相。
“文物‘回京’不是终点,而是新相遇的起点。”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相关负责人用诗意的语言解释这次换展。按照厦门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的协议,展品需要定期更换,这既是对文物的科学保护,也让厦门观众能持续欣赏到新的精品。
全新展陈 十二月回归
此次换展标志着文物馆迈入新发展阶段,将会引进更多故宫精品展,并开启文物研究与数字传播的新征程。“2017年刚开馆时,故宫博物院精心为鼓浪屿馆挑选展品,从故宫博物院藏的外国文物中精心挑选了219件,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展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相关负责人透露。
10月30日起,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暂时闭馆,但闭馆不是结束,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博物馆粉丝的共同期待。今年12月初,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将带着全新展陈华丽回归。
这次,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工作人员深度参与筹展工作,在主题上,扩充中国文物部分,聚焦“清代宫廷的艺术与收藏”这一主题,综合考虑文物品类,平衡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等因素,将有一些青铜器、瓷器中的“明星展品”来到鼓浪屿。
新展览还将首次设置两大展厅:“海国微澜”展厅继续展示外国文物;另一个则聚焦“清代宫廷的艺术与收藏”,展出青铜器、玉器、瓷器、珐琅器等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年代跨度从商代至明清。
闭馆不闭园 老建筑诉说新故事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有着独特的身份——它既是展示故宫珍藏的窗口,又坐落在鼓浪屿53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始建于1898年的“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百年老建筑与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相得益彰。闭馆期间,文物馆的线上全景展厅持续开放,园区也免费对公众开放。馆方正计划推出定时讲解,向市民游客讲述“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的前世今生与建筑之美。
未来,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将继续深化与故宫本院的联动,除了常规换展,还将争取引入更多重量级特展,让鼓浪屿成为故宫文物的展示窗口。据悉,马年春节前,将有一个特展,继续书写故宫与鼓浪屿的文化情缘。
“出差”文物有哪些?
2017年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开馆时,故宫博物院从院藏的外国文物中为其精心挑选了219件文物作为展品。故宫的“出差”文物运抵厦门后,在轮渡码头乘船跨海,来到鼓浪屿。
“出差”工作做什么?
洋瓷镶铜瓶式烛台闪烁着欧洲工艺的光芒,铜制人物像凝固着异域神情,红漆描金花卉纹长方笔匣展现东方匠人眼中的西方审美,还有末代皇帝溥仪曾坐过的沙发……这些到鼓浪屿“出差”的故宫文物共同构成常设展“海国微澜——故宫博物院藏外国文物展”的精彩篇章。
“出差”任务如何轮岗?
自开馆以来,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已先后展出428件故宫文物精品,每两到三年更换一次展品。此次换展,在主题上,扩充中国文物部分,聚焦“清代宫廷的艺术与收藏”这一主题,将有一些青铜器、瓷器中的“明星展品”来到鼓浪屿。
新展览还将首次设置两大展厅:“海国微澜”展厅继续展示外国文物;另一个则聚焦“清代宫廷的艺术与收藏”,展出青铜器、玉器、瓷器、珐琅器等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年代跨度从商代至明清。
(文/记者 朱道衡 图/记者 林铭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