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市首条小型综合管廊投用

厦门晚报   2025-10-22 17:05

  

  后坑片区的小型综合管廊内已成功纳入给水、通信、电力各类管线。 

  近日,位于后坑片区的全市首个小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有效整合了地下空间资源,显著改善了以往“马路拉链”(因管线施工导致的道路反复开挖)以及“空中蜘蛛网”(空中管线杂乱无章)等城市治理顽疾,更为未来城中村的管线扩容和升级预留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与传统管廊相比,小型综合管廊是国家大力主推的经济集约型管廊,特别适用于管线错综复杂、空间资源紧张的老旧城区、城中村等区域。目前,后坑片区的小型综合管廊内已成功纳入给水、通信、电力各类管线,其服务范围覆盖整个片区。

  项目方创新采用了特殊的预制工艺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市政管廊公司技术发展部副经理罗冰介绍:“我们运用集约式轻型快速化预制装配技术,整条管廊基本实现预制化生产。现场只需完成基坑开挖,即可进行管节的拼接和吊装,整个吊装过程仅需3天即可完成。”

  智慧化运维是这条小型管廊的另一大亮点。罗冰说:“我们优化了管廊附属设施配置,创新性地引入了光纤传感监测和微型化控制柜技术,将结构监测、安防预警、温度感知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不仅降低了附属设施的建设成本,也为后期运营维护带来了极大便利。”

  通过后坑项目的工程实践和系统总结,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小型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该技术标准形成了覆盖小型管廊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体系,有效填补了国内在小型综合管廊领域的标准空白,为同类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方案”。

  据悉,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将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种经济集约型的小型管廊,为提升城市整体韧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厦门晚报记者 朱惠嫣 图/市市政园林局提供)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船舶内装100%国产化 我国首艘自研大型出口
  • 办公室主任违规捐赠涉密机 国家安全部:警
  • 蛋制品生产许可新规来了 鸡蛋这样放才安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