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截至去年底 厦门网约车司机超16万人

厦门日报   2025-09-12 17:29

  近日的一个清晨,厦门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刚结束夜班订单,熟练地通过滴滴App查看昨日收入:平台抽成15.1%,净收入407.52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全国网约车司机中颇具代表性。

  近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货车司机、快递员、制造业普工、建筑工)位列第二。一线城市日均上线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收入为11557.1元。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满意度较高。

  背景

  截至2024年底

  我市网约车58877辆

  随着服务业发展和数字技术进步,蓝领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转型,在城市服务业和年轻劳动人口中,催生出“新蓝领”劳动者群体。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厦门市依法取得许可的网约车平台企业共59家,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共58877辆,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共165545名。与2024年第三季度相比,平台企业增加7家,网约车增加1273辆,网约车驾驶员增加4688名。

  专家认为,网约车平台所形成的庞大而灵活的就业池,不仅显著扩充了就业规模总量,更为重点人群与重点地区提供了工作机会,缓解了劳动力供需的时间错配,从而为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及产业升级释放足够的缓冲空间,成为稳定就业与促进结构性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

  为何选择网约车工作?

  工作时间弹性大还能即时结算

  为什么会选择开网约车?网约车司机周师傅说,工作时间弹性大,可以依据个人与家庭需求自由上线或休息。

  报告显示,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因工作体验有自主性较高、工作时间弹性大、车内作业安全与即时结算等因素,整体满意度较高。在“继续从事该职业的意愿”调查中,网约车司机比例最高,为75.7%。

  对季节性劳动者而言,网约车工作已经成为灵活的就业渠道和重要的收入补充来源。在鼓浪屿经营民宿的张姐对此深有体会。旅游淡季时,她会将民宿交给合伙人打理,自己则成为网约车司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民宿淡季,这时候跑网约车能补贴收入,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比守着空房强多了。”

  如何保障司机权益?

  提升收入福利等

  对网约车平台来说,司机是最大的财富。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至关重要。

  滴滴、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除此之外,滴滴还升级了“滴滴司机保障计划”,从收入、权益、福利、参与四个维度提升对平台司机的保障,如免费提供安全保障“关怀宝”、商业养老保险1:1缴纳等。

  为进一步提升司机收入保障,滴滴坚持完善分配机制,2025年8月,推出升级版的司机保障计划2.0,将抽成的一部分反哺给司机及家庭,形成“抽成—补贴—保障”的闭环机制。

  滴滴还率先落实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上线透明账单功能。司机可以在App上清晰查看每笔订单的收入、平台抽成比例以及其他奖励收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77.7%的司机知晓通过透明账单可以了解收入及抽成比例。

  此外,滴滴的支付系统到账迅速,且会先行垫付乘客未支付或缓支付的费用,司机对“收入到手”感知明显。

  动态调节抽成比例

  抽成比例是网约车司机和社会都关注的话题。所谓“抽成”,在平台语境中本质上是服务费。它涵盖了平台为维持交易撮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所收取的费用。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调研的抽成样本显示,多数司机的月均抽成集中在18%至20%之间。

  报告认为,网约车平台抽成采取的动态抽成机制,实际上是一种精细化的市场调节工具。抽成比率会随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条件等条件变化而波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种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平台拿出一部分抽成建立补贴池,通过订单价格信号和补贴这两大杠杆,平台既能协调整体供需、避免运价出现过度波动,又要保障司机在需求低迷时依旧可以获得收入。抽成背后,除将大部分资金通过补贴反馈司乘外,每一笔订单还可能触发十余条业务链和服务措施,不是简单“撮合”,而是处理线上和线下复杂运营的基础设施。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柯文哲又要被关?台高等法院撤销其7000万交
  • 美众院将“援台预算”大增至10亿美元 台网
  • 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