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上半年拼出发展“满堂红”
今年上半年,翔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连续三年半增速全市第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0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二,是省市对标指标全部“过线”的区。
翔安区上半年的发展“成绩单”,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市委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要求的结果。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积极实施了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环境提升“三大攻坚战”,以真抓实干赢得了主动、用砥砺奋斗创造了机遇,较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阶段性目标,更为“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夯实了坚强的根基、积蓄了强劲的动能。
上半年成绩
项目聚势促发展 民生提质增福祉
今年上半年,翔安区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6%、排名全市第二)、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2.3%、排名全市第二)等主要指标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与蓬勃的生机。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正是项目建设的坚实支撑与民生改善的有力托举。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上半年,翔安区固定资产投资372.6亿元,同比增长17.9%,总量全市最多,且增速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行业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持续下降,工业投资支撑作用越发强劲,完成工业投资158.3亿元、增长13.3%,太古维修基地、厦航新生产基地等大项目加速推进。
发展有支撑,推进有抓手。今年来,翔安区紧紧抓住要素保障这一关键环节,征拆工作持续发力,有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上半年土地签约1993亩、房屋签约20.7万平方米,总量分别排全市第一、第二位。仅用30天完成同翔高新城X项目、厦大翔南项目征收任务,庄垵村作为全市首个3.0房票试点项目更是实现100%签约,为全市房票新政推广作出示范。同时,联动市级指挥部推进德龙航空等7宗产业用地出让,其中路维光电、金鑫电子实现拿地即拿证。
在民生保障方面,翔安区同样交出亮眼答卷。西岩山现代化都市田园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通过集中流转农田1630亩,成功建成368亩启动示范区,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好去处。教育、医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翔安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本科上线率大幅提升。此外,成功举办了周杰伦等明星演唱会以及展会、赛事等70多场活动,带动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数分别增长32.3%、23.8%。
夯实产业扩需求 争先进位蓄动能
当前,翔安经济正处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关键期,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布局的机遇期。全区上下坚定信心、跳起摸高,坚持强产业、抓项目、优服务、夯基础,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产业发展方面,翔安区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施“智改数转”,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重点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38.7%、11.5%和12.7%,工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用好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组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发展体验式、场景式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超34亿元,电商板块增长33.8%,限上批零销售额增长9.9%。
在企业服务方面,翔安区落实区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完善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强化对友达光电、龙胜达照明等重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帮助开拓多元市场、创新贸易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上半年工业企业增产面56.3%、盈利面62%。
在招商引资方面,翔安区通过“总部型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型业态招商”“新兴领域招商”等四轮驱动,加快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上半年新增东方航空新机场基地等招商入库项目301个、总投资约1365亿元,新增签约项目202个、总投资约807亿元。
在创新驱动方面,依托嘉庚、翔安、鹭江创新实验室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打造“环厦大科技创新圈”,带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17%,比全市平均高出接近8个百分点,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5家企业获评省“瞪羚”创新企业,14家企业登陆厦门“专精特新”专板。
下半年目标
深化改革谋突破 融合发展开新局
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承载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门户,翔安区将以政策为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全省、全市重大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广度,决定地方发展的空间。翔安区将着力深化对外开放,加快推动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厦金大桥、翔安港区泊位工程以及晋同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在翔安汇聚;将着力深化两岸融合,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对台阵地、渠道、氛围建设,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让更多台胞台青愿意来、融得进、发展好。
同时,翔安区将以产城人融合为抓手,做好城乡建设融合文章。推进临空经济片区、同翔高新城、科学城、海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基本建成,力促厦大翔南园区、凤翔新城XOD项目落地,加快新店、马巷等老城区品质提升;充分利用奥体、国博中心等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把“人气”变“财气”;加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全力建设西岩山都市田园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民生福祉的温度,决定群众幸福的厚度。翔安区将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做好教育、医疗领域民生实事,支持名校跨岛发展,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抓好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推动养老社区加快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深化污染防治,开展“一村一路一田园”专项行动,打造培育更多“样板村”“精品村”。
(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刘子轩 许燕妮 叶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