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深入开展“基层治理提效年”活动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同安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全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把基层社会治理做“细”、做“小”、做“巧”、做“精”。
今年来,同安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要求,深入开展“基层治理提效年”活动,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为基层赋权增能、减负增效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全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同安贡献。
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干部队伍面貌一新
如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村(居)骨干队伍?本月,同安区将启动2024年村(居)骨干培优班,针对村(居)主干人员,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实用技能等方面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将以分阶段集中培训形式,持续到11月。
早在去年,同安区就开始以这种横跨8个月的培训方式,对辖区村(居)骨干人员进行分批次培训。按计划,将在三年内实现全区144个村(居)主干培优全覆盖。
“通过培训,我个人的素质提升了,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习成果带回村里。”作为去年村(居)骨干培优班班长,大同街道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介绍,该村打造了“三洋一峰”等跨镇跨村联建品牌,相关做法获全市首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他的名字还出现在首批6个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名单中,接下来将落实“一三五”工作计划,建强1个班子、帮带3个村(居)党组织、培养5名后备干部。
与此同时,同安区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各类群体,广泛凝聚党员代表、团员青年、巾帼妇女等力量。目前,全区全覆盖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总人数超万人,有机衔接村镇环境整治提升、文明创建常态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助力跑赢村(居)管理最后一百米。
激活群众参与主动性
城乡治理提质增效
在祥平街道凤祥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捐赠、垃圾分类等都可以获得信用积分,用于兑换各类商品和服务。目前,社区信用积分超市已惠及居民超2300人次。在此过程中,商家虚假宣传、诚信纠纷现象逐渐减少,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商户由732家增加到了1077家。
这是凤祥社区积极探索“商居共融 诚信凤祥”社区工作法的生动注脚。地处祥平街道商业街中心地段的凤祥社区,渐渐形成商业、公益、生活一体化的商居共融模式,商家、居民纷纷从社区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构建社区商居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新局面。该社区工作法获评福建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
注重凝练社区工作经验,成为同安区秩序井然、邻里和谐的法宝。去年,莲花镇军营村、美林街道金海社区、祥平街道芸溪社区和凤岗社区等4个城乡社区治理经验,获评厦门市优秀社区治理典型案例。
调动群众“一根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为了激发群众自治管理能动性,同安区积极推进“软法治理”,各城乡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中,莲花镇军营村、大同街道东宅村村规民约获评福建省优秀村规民约。
“我们将继续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组织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切实保障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权利。”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村级干部有效履职、自治组织依法履责、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郑素描 胡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