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普通猪肉风味差营养并不差 吃猪肉求“土”专家不认可

2012-12-21 16:32 来源:厦门网 0

  在农贸市场上,经常有猪肉摊主宣称“我的猪是本地土猪,是用剩饭菜养的,很香,所以卖得贵。”不少市民也热衷于买“土猪肉”。然而,在昨天的厦门市畜牧业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邵良平教授却提出,普通猪肉只是风味差些,营养并不差,消费者吃猪肉不必一味求“土”。

  ■有专家认为,用餐馆剩饭菜喂养的不是土猪,而是容易患病的“垃圾猪”

  ■吃饲料长大的普通猪肉,营养并不差,只是风味会差些

  市场:

  土猪肉贵得多,最高一斤200多元

  在厦门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农家猪肉”、“土猪肉”越来越多了。如“秋嫂黑猪”、“趴趴跑”等。有些虽然没有品牌,却号称“漳州农家土猪”、“龙岩农家土猪”等。土猪肉的价格普遍高出普通猪肉。如“趴趴跑”的三层肉卖到20多元一斤、排骨卖到50元一斤。即使是没有品牌的土猪肉,一斤也比普通猪肉贵出两三元。

  新当选为厦门市畜牧业协会会长单位的厦门大旺华侨种猪有限公司,则推出一种只面向会所和会员的顶级土猪肉“大旺仁泽冷鲜肉”,每斤卖到八九十元甚至200多元。

  在八市,记者看到一个宣称是“漳州云霄农家猪”的摊位,总是吸引很多市民购买。“这肉的油很厚,很白,肉色也比较鲜亮,炖汤鲜,炒着吃也较有肉香。”市民张先生说。

  专家:

  餐馆剩饭菜喂的猪,可能是“垃圾猪”

  对此,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邵良平说,现在市场上的多数猪肉来自国外的猪种即白猪。国外养猪系统非常先进,猪生长速度快,是因为饲料转化率高。土猪通常要吃五六斤饲料才能长出一斤肉,而洋白猪吃三斤饲料就能长一斤肉。它与土猪相比,只是风味差,但营养不差。土猪通常要养一年左右才能出栏,不能满足中国庞大人口对猪肉的需求。而且它的周期长,成本高,必然要卖高价,只有中高收入人群才有能力“买单”。

  他认为,多数市民需要的是优质、便宜、安全的猪肉,吃猪肉没必要一味求“土”。

  邵良平说,那些用餐馆酒店餐厨垃圾养的猪,不但不能被当成“土猪”追捧,甚至只能被当成真正的“垃圾猪”。“它吃的剩饭剩菜,来历、成份不明,虽然看上去还有不少大鱼大肉,但实际上没达到营养标准。而且它有可能吃到地沟油,有可能吃到发馊霉变的菜。这样会把病菌带到猪体内,很不安全。”他表示,不但不提倡用餐厨垃圾喂猪,甚至应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但现在一些猪场为了节省成本,还是会买一些餐厨下脚料喂猪。”

  业界:

  土猪肉市场鱼龙混杂

  对此,厦门市畜牧业行业协会会长吴俊生说,“事实上,土猪指的是品种‘土’,是中国特有的品种;生长环境‘土’,在开放的山上、牧场自由生长。像大旺公司的黑土猪,饲养时间长达16个月,吃的是有机玉米、牧草,产品无抗生素、无激素,无重金属残留。”

  吴俊生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农家土猪如今已不存在。因为以前人们吃不饱,很少有剩饭菜喂猪,猪吃的是菜叶。而现在农家猪多数吃剩饭菜,残菜剩饭杂质多,易腐烂变质,如不注意,易引起猪的消化道疾病及某些传染病。

  对此,家里曾长期养猪的市民小陈说,他父母在东山老家养了些土猪,每次杀猪时都会用泡沫箱为他寄来一箱的排骨等。他感觉很好吃,有猪肉的天然香味,“家里养的土猪,是用左邻右舍的剩饭菜以及麦皮、地瓜粉等喂的。我妈对猪吃什么很清楚,所以很放心。”小陈也认为,用酒店的餐厨垃圾喂猪不好,“因为其中含油太多,有些小餐馆可能还会用地沟油等。肉、鱼也比较多,还有辣椒、骨头等。猪吃得太油太辣容易上火。我妈如果收了邻居的剩饭菜后,发现其中有肉、鱼、骨头,都要捞出后才用来喂猪的。”

  市畜牧业协会创会会长李明星认为,目前所谓的“土猪肉”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农家饲养的土猪虽然品种土、吃得“土”,但卫生要求等未必达标,而且在其运输、销售过程也可能由于不规范而导致细菌超标。一些按照现代科学方法养殖、屠宰、运输、销售的土猪肉不但口感好,也更符合安全规范,但这样确实会导致生产、运营成本高,市场接受度有限。

  观点

  想要猪肉好

  要让小猪过得好

  相关资料显示,猪肉是最受中国人喜爱的肉类,中国人均年消费猪肉约20公斤。如何通过科学养猪,提高产能,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宜的猪肉,成为厦门市畜牧业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的一个主要议题。

  邵良平教授在厦门养猪户中拥有众多“粉丝”,此次畜牧业协会会员一致“点名”,请来邵教授讲课。邵教授要求:养猪户们要给小猪良好的动物福利,小猪才能活得健康,从而提高成活率。这样,养猪业就能降低成本,提高肉质。

  “国外的母猪有的一年能产22头小猪,但国内只能产16-18头,这意味着产能有巨大的差异。”邵教授说,应给予小猪更多的人性化待遇,也就是“动物福利”,让小猪不生病,长得好。

  邵教授曾经走访过福建省内的各类养猪场,看到了小猪们出生后的不同待遇。“有些保育舍连草都没铺,小猪冷啊,只能将四脚缩到一起,垫在腹部下,以求睡得暖和些。”他展示了一张照片:猪舍没垫草,两只小猪只好睡在猪妈妈的背上。他说:“妈妈的怀抱最温暖,但这不是动物福利,而是动物虐待。”在福建省,确实还有不少猪场,让小猪们出生后得不到温暖。如此一来,小猪容易生病,即使侥幸长成,肉的品质也不好。

  他说,欧盟规定小猪保育舍是必须垫草的。不过,“规定是规定,洋有洋的好,土也有土的好。”在福建省,他也看到有些养猪户用土办法为小猪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木地板铺得很厚,取暖灯开得很亮。小猪在温暖明亮的环境下过得很开心,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银行保安每成功“截流”一笔骗款 警方奖励200元
下一条:全国首家独立设置公办医教结合 心欣幼儿园明年9月投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