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独立设置公办医教结合 心欣幼儿园明年9月投用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率先在全国建设首家公办医教结合的特殊幼儿园——厦门市心欣幼儿园。作为民生工程战役的项目之一,心欣幼儿园将为听障、智障、自闭症和脑瘫等四类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和康复治疗。明年9月,幼儿园将正式投入使用,200名残疾儿童将成为首批受益者。
摸索创新,兼顾康复和教育
“医教结合”是教育部推进创新特殊教育新模式的一种试验。目前,包括上海、天津、哈尔滨、杭州、广州等一线大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厦门何以能够率先起步?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说,这与厦门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长期的摸索积累有关,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
蒋鸣说,心欣幼儿园是在厦门市博爱康复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前,博爱康复中心已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发现残疾儿童康复存在“重康复轻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受到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残疾儿童在接受康复治疗时,没法同步接受学前教育,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融入、适应普通学校小学阶段的生活。有的孩子在康复中心待了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老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好不容易训练出一定的能力,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之后,因为无法适应只好又重新回到康复中心。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孩子,很让人痛心。
2008年,康复中心开始尝试引进学前教育。经过摸索,医教结合的思路和理念越来越清晰,2011年5月市委编办批复设立心欣幼儿园。这个堪称我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创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厦门市委市政府更是掏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在五缘湾批了一块地,投资近4000万元,新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全面提升,创造1+1>2的效应
医教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康复治疗和学前教育相叠加。蒋鸣说,这从师资队伍的配备上就可以看出心欣幼儿园的特色所在。幼儿园的师资团队将由康复医师、特教教师、幼儿教师三部分组成,他们将对每一个入园的孩子进行全面的专业评估,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园67个编制,将有十个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运动治疗师、艺术治疗师等都将加入其中。近日,市残联已组队赴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招聘专业人才。
幼儿园还将对孩子进行转衔教育(即幼小衔接教育),同时注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互相交往的意识、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就是说,孩子在幼儿园将接受到一整套系统的康复教育,并努力提升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是割裂开地将康复治疗和学前教育简单相加。
由于尚无先例,上至幼儿园如何运作,下至使用什么教材都得先行先试。目前,幼儿园申报的“医教结合背景下的特殊儿童园本教材开发研究”已经获得立项批复,属于厦门特殊儿童自己的康复课程和教材已经开始着手编制。
硬件方面的升级也是一大变化。目前,幼儿园已顺利封顶,预计明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幼儿园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置20个班级,可接收200个孩子,水疗室、可视音乐室、听觉评估与言语康复区等新增功能室将在孩子的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