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顶门后 生活节节甜 备年货、寻年俗 寒假里品味浓浓“年味”

海峡导报   2021-02-05 21:32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昨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从这天起,春节的序幕就正式开启,过年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今年的寒假,暂别了校园生活的孩子们很多都留在厦门原地过年,尽管没有跨省回老家,他们身边也全都洋溢着浓浓年味儿……

送了灶神上天,贴了春联过年,孩子们个个都摩拳擦掌,盼着春节穿新衣、拜年讨红包呢!

外省娃留厦过年

灶糖粘住灶神嘴

愿来年平安吉祥

原本已经买好的飞回河南老家过年的机票,上周被徐家乐的妈妈退掉了。今年,他们一家四口也要响应“原地过年”的倡议,第一次留在厦门过春节。

徐家乐是海沧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往年这个时候,他和弟弟早已回到河南乡下老家,正偷吃奶奶祭灶用的灶糖呢!今年不返乡,家乐妈妈就特地从网上淘来了河南灶糖——一种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昨天家里祭灶,家乐兄弟俩在厦门也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家乐妈妈说,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称为“祭灶节”。在河南老家,祭灶时一定会供灶糖,这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巴。民间传说灶神君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他能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人们在送灶神上天的这一天,想用灶糖粘住灶神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说不了坏话,这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望,期盼来年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听完妈妈的话,还在一旁吃灶糖的家乐咯咯笑,他说:“奶奶以前也说过要用糖粘灶神嘴,这么甜的糖,我还以为是要让灶神嘴里抹蜜多说好话呢!”

今天,家乐和弟弟要一起帮着爸爸妈妈“扫房”。“在河南,奶奶家扫房那天我和弟弟也会帮忙扫地,掸掉角落的蜘蛛网,还要帮奶奶贴上新的年画和窗花,贴了窗花,就可以等着吃炸酥肉喽!”家乐期待的炸酥肉,过几天在厦门家里也照样能吃到。

家乐妈妈说,就算没回老家,河南过年的传统习俗他们在厦门也一样都不会落下,贴窗花、炸酥肉、包饺子,还有三十晚上的“熬福”,过年期间的“破五”……“用心传承这些春节习俗,孩子们在厦门家里也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省内娃回乡过年

买根甘蔗顶门后

幸福生活节节甜

放了寒假,四年级学生刘梓延就被妈妈从厦门带回了泉州奶奶家,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

每一年,刘梓延的春节都是在奶奶家过的,在乡下过年,总有一帮小伙伴会跟着他一块儿扔地炮、放烟花。梓延妈妈说,每年过年前,她都会特意带着孩子上街买春联、办年货,感受过年的氛围,“这几年老家的春联都是孩子帮忙一起贴的,看到邻居贴春联,他都会去帮忙区分上下联了!”“还得买甘蔗呢!”电话那头的梓延补充说,过年前他还会和妈妈一起去买一大根长长的甘蔗,放在门后顶着,“奶奶说这叫‘门蔗’,寓意着幸福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甜、节节高!”

在刘梓延的印象中,每逢过年,“奶奶总是在不停地拜拜,拜八方神灵,祈求神明保佑全家平安顺遂,来年赚大钱”。尤其是年三十零点一到,乡下就会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每年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在家中大厅设案,摆上猪蹄、鸡、鸭等三牲,苹果、菠萝、樱桃等果合,还有桂圆干、红枣、柿饼等六斋,以及各种酒、饮料和很多好吃的贡品,再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每次我都会等着奶奶敬完天公,收了贡品,掰下一大根鸡腿,就着可乐,美美地吃一顿!然后睡一觉,就能等着收红包啦!”“不过,过年最爽的,是大人不能打骂小孩!”梓延坏笑着说。梓延妈妈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她调侃,这是梓延体会得最深刻的一个习俗,“看准了过年没人会打他骂他,他在村里就可劲儿造。现在就等着过年拿红包,准备要去买最贵的那款烟花!”

本地娃在厦过年

桌下蚶壳留五天

寓意全年赚大钱

农村的年味儿很浓郁,城里过年也可以很有节日的喜庆氛围。

厦门本地人张丽萍一家从来都是在厦门过年,她觉得,“如果你重视仪式感,孩子在城市里过春节也能感受到十足的年味”。

前两天,张丽萍和丈夫专程一起带着五年级的女儿笑笑逛遍了岛内好几个大商场,置办了三人过年穿的新衣。从外套、裙子、上衣、裤子、鞋子、内衣裤,还有女儿的发夹,全都没落下。“虽然平时我们也都习惯了网购,但过年穿的新衣,我们还是坚持到实体店一起选购,这样更有感觉!”张丽萍说。

对笑笑而言,“年味”还来自于其他许多的闽南传统习俗。比如过年前奶奶要做龟祭和发祭,再比如大年初一是不能出错的,如果万一打碎了碗勺,大人就会赶紧说“岁岁(碎碎)平安”。“初一早上要吃面线,寓意健康长寿,初一当天还不能倒垃圾,寓意全年财源广进。”在笑笑的印象中,“年暝”(大年三十)的春晚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下饭菜”,围炉的餐桌上,还总会有鱼有韭菜有丸子还有血蚶。鱼寓意年年有余,韭菜寓意长长久久,丸子代表团团圆圆,而吃剩的蚶壳则得洗干净了洒在桌子下,直到初五才收拾,“奶奶说这样爸爸一整年就都会赚大钱!”

笑笑清楚地记得每年过年的行程表:大年初一走亲戚,初二外婆“请女婿”,初三不出门,到了初九,“我们全家就要一起到庙里祈福,好热闹啊!”

张丽萍说,厦门人初九拜天公,那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厦门人在这天三跪九叩拜天公,祈求天公在新的一年里赐福全家人!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资料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屿见闽南·时光幻境”开园
  • 我国首艘光伏+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完成厦门
  • “国家宝藏”特展在厦门启幕 免费展览至8月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