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老师说花钱就能上985?一家长被骗30万

厦门晚报   2020-08-04 16:01

  眼下正是高招志愿填报阶段,家长都期望能够帮助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个别家长却轻信了旁门左道,不惜花费重金,到头来骗子得逞,孩子的前程却被耽误了。最近,思明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就收到了这样一起诈骗案件。被告人李某39岁,曾在我市某辅导机构担任语文老师。2019年6月至9月,李某承诺可帮助学生破格上985高校,以打点关系、赞助学校等名义向多名家长骗取钱财。

骗局1

花十几万元却没等来通知书 考生错过报名只好选择复读

  2019年6月,高考成绩公布,柯先生女儿的分数刚过了本科线。柯先生说,女儿在校外辅导机构补习期间,在此机构任教的李某曾经说过他有关系能够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因此,见女儿高考成绩不理想,柯先生便主动联系李某了解情况。

  李某表示,可以让柯先生的女儿上一所985院校,但打点校领导以及赞助费一共要9.5万元。柯先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先行支付了5万元。结果李某又说,还需要给学校招生办2万元。柯先生和妻子凑了钱,又分两次向李某转账了5.4万元。后来,李某答复已经办妥了,将邮寄录取通知书。于是,柯先生的妻子把余款全部付清了。

  从去年7月底开始,柯先生一家就天天盼着通知书,但李某提供的快递单号查询不到。一直到去年9月中旬,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学了,柯先生才意识到被骗了。原本已被大专录取的女儿错过了学校报名时间,只好选择复读。柯先生和妻子后悔万分,要求李某退钱,但最终仅要回了3万元。

骗局2

谎称能以美术特长生身份上“985” 骗取家长30万余元

  林先生的遭遇也与柯先生一家颇为相似。他的儿子也曾在辅导机构补习,是李某的学生。去年高考之后,李某告诉林先生,能让孩子以美术特长生身份进入985高校。

  林先生先后支付了30.1万元。去年8月底,李某让林先生带其儿子住在这所高校附近的酒店等候。直到去年10月,李某才交出一张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被林先生识破。李某立即改口称,这只是交了赞助费的凭证。他们又在当地等了一个月,林先生上学校网站查询,始终查不到儿子被录取的信息。而李某至今一分钱都没有返还给林先生。

  此外,还有一名家长,其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因想调整专业,向李某询问是否有办法。李某以此骗取了23.5万元,之后便一直拖延时间。直到2019年12月,这名家长联系不上李某,决定报警。

  除了上述受骗者,李某还以帮助大学生进入某电视台实习和帮助前同事参加某综艺节目录制为由,骗取了十几万元。据李某交代,他投资失败,需要不断注资维持项目运营,所以才想出这些幌子来获取资金。而这些钱他至今无力偿还。据公诉机关指控,自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李某一共骗取73.3万元,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

  【防骗提醒】

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 都是骗人的伎俩

  高考招生诈骗高发期到来,近日,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发布警示,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增强防范意识。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全国统一的认证加密体系和监督机制,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都是骗人的伎俩。考生和家长要从正规渠道获取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

警惕所谓专家误导骗钱

  近年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高考填报志愿服务火了起来。一些培训机构、咨询公司、个人冒用教育部门、招考机构或高校名义,推出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号称专家指导,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因此,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

警惕“野鸡大学”鱼目混珠

  “野鸡大学”通常采用与知名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考生和家长可登录教育部官网进行查询核实,在志愿填报时须认清正规高校。

警惕助学金申请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家中经济困难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骗取家长缴交报名费。因此,考生和家长在接到自称高校、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工作人员的电话时,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记者 彭菲 实习生 王子怡 通讯员 思法)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线上选书包邮到家 思明区图书馆邀读者免费
  • 思明区十大行动助力文明建设
  • 千万级补贴 厦门新政赋能海洋新兴产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