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多措并举推动转产增收 民生组合拳助退养渔民就业

厦门日报   2020-07-17 09:13

  “政府不仅把招聘会开到家门口,还帮我落实了一份好工作。”近日在翔安区政府有关部门牵线搭桥下,大嶝阳塘青年小张与厦门新机场片区某驻场国有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下个月初培训结束,他将作为储备干部正式入职。而作为阳塘的搬迁户,小张的父母也已办理“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等手续,一家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是翔安区推动转产增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的有力抓手,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小张一家人都是翔安区“新民生十五条”的受益人。

  近年来,翔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海域退养渔民生活出路问题,围绕落实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要求,多措并举促进海域退养渔民增收。在助力农渔民转产就业方面,打出漂亮的民生组合拳。

一场招聘会 让居民在家门口择业

  “我有保安证,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小康话音刚落,翔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两名负责招聘的女生,抓起手中岗位信息表,推荐了一份写字楼保安工作,工作地点在翔安南部新城,有五险一金

  小康是大嶝东埕社区人,目前在新店某安置房工地做保安。听说新企业的工资待遇比自己目前收入高,工作环境更优越,他在工作意向表格上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与联络电话。

  7月骄阳似火,比阳光更炽热的是招聘会现场的火爆场面。7月11日上午,2020年翔安区“保民生,促就业”大嶝专场招聘活动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举行,34家企业招工“档口”前挤满当地求职者。“我想做幼儿园保安,有没有推荐?”“我可以做保洁,有没有适合的?”“我这岁数,可以做绿化工吗?”……

  “没想到有那么多适合中年人的普工岗位。”求职者郭秋珍说,这场开在家门口的招聘会,对“4050”本地退养渔民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嶝崎社区的老王也赞不绝口,他说,自己是退养渔民,还没达到退休年龄,每月领取政府发放的300元保障性就业补贴,并打零工贴补家用。“下半年,孙子上小学需要我接送,我希望能在大嶝周边做些绿化修剪的工作。”

  福建源润建设有限公司提供了阳塘安居小区安置房建设项目的保安等岗位。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水治透露,这个安置房项目将来用以安置阳塘本地搬迁居民,前来咨询应聘的人很多。

  参加当日招聘会的,既有新机场驻场单位象屿集团、翔业集团、住宅集团、市政集团、建发兆阳、海翼物流等大型国企或下属公司,也有辖区内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弘信电子、如意情集团等知名企业。34家企业提供742个岗位,吸引近千名大嶝、小嶝居民前来应聘,现场共有103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面向大嶝街道退养渔民提供针对性岗位,让退养渔民在新机场开发建设中受益,这是翔安区推进就业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

  近期,翔安区多家单位联合攻坚,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养退耕人员等重点群体,有计划开展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同时区人社局协调对接驻新机场片区单位、辖区大型企业,特别是市属国有企业,深入新机场周边社区开展岗位推荐。据了解,2019年以来,翔安区共组织企业进社区举办专场招聘会18场,线上向翔安辖内34个退养社区推送岗位3.92万个(次)。

一场精准帮扶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

  厦门新机场的建设让张家生活发生变化:海域退养了,“洗脚上岸”的老张夫妇要重新择业;阳塘整村搬迁项目启动,家里的老宅子即将被征拆;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面临就业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今,张家父子在翔安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牵线下,已先后找到工作。两年前,老张成为新机场建设工地保安。上个月,小张与厦门新机场片区某驻场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令小张激动的是,公司以前都直接参加“985、211高校”校招,很少从社会上招聘,他们几个大嶝青年是特例,且公司有意将他往管理和行政干部方向培养。

  最近,张家的老宅征拆进入商谈阶段。小张说,母亲从去年开始每月领养老金750余元;明年父亲退休后,也可享受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78岁的奶奶,每月领取厦门市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和区政府给的老人养老补助。“奶奶平时还种点蔬菜,家里吃不完拿到菜市场卖,她每月能存下600元。”

  翔安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养退耕人员等重点群体,有计划地开展就业精准帮扶。此前在张家坐困愁城的时候,是翔安区用一记组合拳,帮他们破解难题。

  今年7月初,机场片区翔安分指挥部、区人社局、大嶝街道、社区多方联合成立专门机构。由区人社局安排专人专班,负责数据获取、台账梳理汇总、家政培训、发动企业招聘等工作的统筹协调;街道负责发动群众、安排场地、社区日常工作的牵头协调;社区负责走访调查,全面摸清劳动年龄内人口的基本情况、“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底数,以及未就业人员就业意愿等情况,为分批分类施策和对接机场驻场单位、国有企业岗位支持提供依据。

  近年来,翔安区出台并升华“新民生十五条”,通过优惠政策、资金保障、宣传引导,努力创造用人单位招用本地工、优先招用退养渔民的良好用工氛围。不仅如此,还将以发展股份经济为方向,力争每个被征地和海域退养村(居)都规划预留发展用地,策划生成项目,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翔安区还将生活困难的海域退养群众纳入低保、特困、低收入等保障范围,及时走访、分类汇总、因户施策、挂钩帮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目前,翔安区34个退养社区中有低保人员1091人、特困人员88人、低收入家庭107户,已基本实现退养渔民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全覆盖。同时,翔安区还落实“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国企担保+政府贴息”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扶持模式,目前海域退养渔民村居因“村改居”政策均被纳入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退养渔民实现“零负担”参保。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6.47万人,办理退养按月领取养老金4.7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一场家政培训 让居民有技傍身可创业

  “没想到擦个桌子,还有这么多门道。” 7月7日,大嶝街道家政技能培训班(第一期)正式开课,来自大嶝街道的30多名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女性参加培训学习。有学员说:“把技能学好,我们可以就业,也可以创业!”

  厦门好邦伲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此次培训,学员们学习了擦洗家具、拖地板、维护家用电器等家政服务技巧。“你们在大嶝设个点,我们可以合作。”40多岁的海燕不仅对家政经纪人感兴趣,还动起了创业念头。

  据介绍,翔安区人社局还将继续在大嶝、小嶝组织多场相关培训课。主办方透露,让退养渔民有技艺傍身,将来新机场启用后,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合适的工作。

  2019年以来,翔安区举办退养渔民职业培训班38期,有1714人参加培训,发放培训生活补贴和工资性补贴近30万元。同时,还引导国有企业加大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扶持珠秀、雨伞、无纺布等手加工业发展,促进退养渔民就近就业。目前,34个退养社区共有41个手加工点吸纳1240人就业,从业者每人每年增加近20000元工资性收入。

  动员被征地群众和海域退养群众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翔安区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增加退养渔民收入的又一举措。

  以大嶝为例,大嶝科创众创空间已成功孵化大嶝古帆船、西奈山映画、屿厝民宿、大嶝网等项目近20个,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讲座10余场,创业项目交流40余次,带动就业500多人。不仅如此,大嶝街道的民宿示范段已初见成效,游客服务中心、时光邮局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餐饮行业业态得到规范,初步探索出退养渔民转产致富的新路子。

  把航空新城建设全面融入“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战略中。对此,翔安区领导信心倍增。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海域退养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实施特色产业带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对于加快退养渔民转移就业意义重大。澳头就是鲜活的榜样。现在,澳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通过艺术与科技双轮驱动,成为翔安乃至厦门的一张新名片。“科学规划、项目带动,重点推进海洋高科、海洋渔业、海洋文旅三大产业发展。”翔安区有关领导介绍,如今的澳头不仅着力于“美术+美食”特色品牌,还把居民的文化需求、艺术创作与文化旅游等环节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通过文创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餐饮、民宿等消费,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目前,澳头已吸引15家著名文化企业、“澳海一号”等9家主题民宿、“大厝宅”等15家海鲜餐饮品牌入驻,海鲜干货店有50余家,带动351人转产就业,年接待87万人次,旅游年营收约1.74亿元。(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余庆东 王伟聪)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首个“数字化物供”助邮轮经济快速复苏
  • 厦企奋战“开门红” 生产开足马力
  • 冷暖气流交锋今日阴雨 明起新一股弱冷空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