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警方28天出动2.7万人次 驻守19个交通卫生检查站
自1月26日至2月22日,28个日夜里,我市警方共出动2.7万人次警力,驻守全市19个市际交通卫生检查站,检查人员307万余人次、车辆131万余辆次,及时处置体温异常人员184名,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公安局在全市市际交通联合检查站设立19个疫情防控卡点,与交通运输局、卫健委等部门联勤联动,实行“四班三运作”,全面加强入厦尤其是重点疫区来厦车辆、人员检查,确保查控“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针对返程复工车流高峰,厦门市公安局应用高地联勤联动机制,强化辖区大队、机动大队、机关后备三级处突队伍梯次响应的应急处置机制,由低到高划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个应急等级,统筹防疫检查和疏堵保畅。同时,组织骑警队加密重点部位的巡逻管控,投身防疫一线,强化显性用警、动中备勤,快速响应指令。一系列举措保障同时,减少入厦车辆排队等待时间,保障交通平稳运行。
各分局、交警支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19个疫情防控卡点纷纷组建“党员先锋岗”,全体党员主动请缨参战,为防疫工作高效开展起到组织保障作用。其中,翔安分局还开展了“我为基层民警站班岗”活动,通过微信群开展“抢岗”活动,大队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翔安高速防疫检查站,全体民警纷纷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到战“疫”中。
故事
夫妻同岗同心战“疫”
警察和医生组成家庭的很多,但是在疫情防控一线,警察蓝和天使白这对夫妻在同一个岗位值守的却不多。在同安汀溪检查站就有这样一对夫妻,平时这对夫妻在各自的岗位上忙,一年中有半年基本见不到面,没想到因为疫情,让他们有机缘一起工作,他们就是同安公安分局汀溪派出所民警郑东汉和汀溪卫生院医生林丽珍。
因为疫情,同安汀溪成立了检查站,公安、卫健委等部门和医院都抽调人员在检查站驻守,检查进入厦门的车辆和人员。郑东汉和林丽珍被各自的单位意外地分在了这个检查站工作,但由于各自的单位轮班频率不同,两人并不能时常同步一起工作。
“结婚26年,以前对彼此的工作不是特别了解,被疫情绑定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彼此工作的辛苦。”郑东汉说,两人同岗却不同职责,他拿着指示牌负责拦截车辆、检查车上人员身份信息,而爱人拿着体温枪负责测体温,这也是夫妻俩第一次配合工作。
郑东汉笑着说,虽然在一起工作,但其实连吃饭都是分开的。他在检查点旁边的派出所食堂吃,而爱人则随着医院的其他医护人员在路边吃快餐。本来他想带爱人去派出所的食堂吃,但被爱人拒绝了,她说不能搞特殊,同事怎么吃她就怎么吃。
检查站设立28天,夫妻俩一直相互鼓励坚守,他们一起工作的场景被同事们称为“战斗伉俪”。
智能电子警察全天不下线
在高速同安收费站出口交通卫生检疫站,有4个身份特别的“防疫宣传员”,它们是同安潘涂派出所滨海智慧警务中心的3个智能机器人“安安”和1台无人巡逻车。据介绍,这些智能警务设备,是滨海智慧警务中心所配备的。
在此之前,它们主要肩负着金海社区的路面巡逻、治安防控以及游客、群众服务等警务工作。疫情暴发后,滨海旅游浪漫线关闭,潘涂派出所迅速调动这3个机器人、1辆无人车,再加2台无人机等智能警务设备,重新规划它们的巡逻路线,并输入相关防疫宣传知识,投入到宣传防疫工作第一线,在同安潘涂社区路口、洪塘头路口、丙洲社区路口以及滨海旅游浪漫线沿线进行防疫抗疫宣传。交通卫生检疫站启动后,潘涂派出所的执勤民警将它们带到防控一线,成为民警开展工作的好助手。
除了巡防、宣传外,这些可爱的机器人还有红外感应体温功能,被测量者只要站在机器人面前,红外感应就会自动检测出测量者体温,并显示在屏幕上,快速且精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避免人员接触。而且这些机器人轮番充电上岗,实现了24小时巡防不下线,更成为“智能电子警察”。
基层岗位很快被“秒抢”
4个岗位10秒被抢完,这波操作就发生在翔安公安分局。疫情发生后,翔安区在高速口、内厝国道口、莲河及酒店等地设立了不少检查点,基层警力不足,机关民警来凑。受到抢红包的启发,2月初,翔安分局推出了“抢岗”机制,鼓励机关民警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到基层协助工作。翔安分局政治处民警每天收集基层岗位空缺,整理后放入机关群,等待认领。没想到一经推出就相当火爆,很多岗位都被“秒抢”,从领导到普通民警都积极参与到“抢工作”中,几秒钟工作任务就被认领完毕。
翔安公安分局警保处民警蒋波是一名军转干部,入警刚3年。在部队时,他就参与了非典和禽流感的防疫工作,所以有很丰富的防疫工作经验,检查站刚设立他就坐不住了,看到微信群里都在“抢岗”,他也想参与,可是先后几次都是“手慢无”,试了几次,终于抢到了一个驻守酒店的岗位。从2月5日至今,蒋波一直驻守在定点医学观察酒店,为了不给家人和周边的人带去危险,他干脆就常住在酒店。他说在部队时就时常不能回家,所以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也习惯了。(记者 张玲玲 通讯员 厦公宣)